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 鹿永建)9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到今天,网络并不像往常那样喧闹,也许这个实施意见内容实在太多,人们需要时间好好思考、消化一番。 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招范畴,到综合素质档案成为高招参考,“一考定终身”的中国高考即将归入历史。学生可自选三门高中课目成绩叩问心仪的大学,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和专业目标,提出对考生高中考试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大学的自主办校终于吱吱呀呀推开了紧闭的大门。批次录取改革、自主招生后行,促进高校在系统改革中有序竞争。加分紧缩、遏制择校、面向中西部地区的招生协作计划和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无一不在回应社会“教育是最大的社会公平”的期待。 1977年的改革早已充分证明,改革中国招生考试制度就是改变中国人的命运。30多年前那次激动人心的改革是拨乱反正,回归已有的合理做法,因此很快进入正轨,迅速取得成效。此次改革,尊师重教的中国则走入一个开阔而全新的教育地带,要多些冷静,多些坚持,多些担当。我们面对的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的不争事实,今年北京等地一些初中相当多学生选择直通外国高校的国际班,正说明我们是在巨大的危机中推进改革。追求学生个性发展、高校百花齐放、民族创造性的提升,同时还要满足更多的公平需求。实现这样的平衡,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公众的良性互动。这一切,正是我们的梦想,但要变成现实,得靠当下一代人的努力。 如果说学生从围着分数转变成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发展,有活力四射的青春相伴,当他们身处迷惘时谁能成为他们心灵导师呢?如此,人们不禁为北京十一学校取消行政班、实行导师制叫好。如果说任教大学的才俊们过去可以批评千校一面,接下来则要由他们在改革提供的空间中改变千校一面;而精心设计出有特色的课程和专业,将是繁重的劳动和创造性的付出。不管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到不夸张、不修饰、呈现事实,还是高校对此的认可和选用,还有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都不可能等中国诚信建设大功告成时才开始,而本身就要以坦诚和勇气投身其中,舍此如何杀出一条在考试招生中学校和社会互信的血路? 今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还有两年时间可以探索。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也只有6年时间。珍惜这次可能是几十年一遇的教育改革良机吧,少些抱怨,多些担当。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短评:落实硬措施要有硬手段
已是最后一篇
- 短评:落实硬措施要有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