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责”变“推责” 形式主义如何破
日期:2017-12-27
来源:光明日报

  “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可谓是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对“四风”存在的一些老问题新表现直戳要害。毋庸置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抓作风建设作为“先手棋”,全党上下贯彻执行“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显性问题明显减少。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非显性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特别是在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铁腕反腐和反“四风”的高压态势之下,原有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变得更加隐蔽,呈现出五花八门的“新变种”、新动向。

  比如,在贯彻落实上,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轮流圈阅”“层层转发”;服务群众变成“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让“群众满意”变为“让领导注意”;扶贫攻坚从“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把精力全都放在“材料美化”上;有的单位领导干部更是抱着“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遇事层层上报、层层不表态,“履责”变“推责”。

  不难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要稍有松懈和麻痹,就会死灰复燃,并且式样不断翻新。为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总是难以根除、屡消不灭呢?究其原因,这与我们现行的惯性思维、工作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种“惯性思维”主要表现为:一是经验主义“拍脑袋”,遇事做决策安排工作不从实际出发,遵从本本、惯例和红头文件,按照过往的路数和经验盲目决策、上项目,最后留下一堆后遗症。二是循规蹈矩“一刀切”,一有工作就习惯开会、发文、评比,一讲工作创新就习惯提新口号、整几个新词,对上面的决策部署空喊口号、不抓落实。三是行政命令“运动化”,遇事总是高高在上,习惯于简单、粗暴的长官意志和发号施令、指示。四是人情世故“面子化”,干工作、办事情总是先顾及人情面子,陷入人情困境,往往是讲面子不讲原则、讲感情不守底线。五是安于守成“不出事”,习惯按照过去的标准守好摊,缺乏工作斗志和激情,简单重复和套用原有方式方法,导致不作为、慢作为。

  由此可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往往是与领导干部的惯性思维相伴的,跳不出思维定式的泥潭,就难以真正跳出整治“四风”的怪圈和定式。因此,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先需要全面纠正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要敢于向沉疴陋习宣战,向经验主义宣战,向见怪不怪宣战,向惰性思维开刀。

  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切实解放思想和转变思维方式,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推动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敢于破旧立新,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解决问题的固化模式,转向综合运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调节,强化制度倒逼,提高制度治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和干部选用考评机制,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提升服务能力。

  “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要我们从破除惯性思维开始,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应对,抓早抓小,就定能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作者:倪明胜,系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桑 小婷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