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7月13日电(刘新 周畅 关晓虎)连日的暴雨笼罩江淮大地,安徽省境内的大稻圩、革命圩、赵青联圩、龙国圩先后告急,武警合肥市支队紧急赶往救援。
在白荡湖边,武警合肥市支队三名女警官——原本分属不同岗位的她们主动奔赴抗洪一线,被官兵和当地群众誉为“抗洪一线娘子军”。
“单枪匹马”赴前线
“我要去抗洪!”
在新闻里看到支队战友在一线抗击洪峰的消息后,正在武警安徽省总队参加业务集训的通信参谋韩潇坐不住了,给支队领导打了几次电话要求上前线,却被拒绝了。
她径直来到集训队领导办公室:“我就去七天时间,一定保证自身安全!”
得到批准的韩潇,拎起早就打好的背包,换上迷彩服、扎起武装带,冲上马路拦出租车。
得知她主动申请上抗洪一线后,出租车司机连开三小时,免费将韩潇送到目的地。
此时正是加固堤坝的紧急关头,韩潇把背包扔到草席上,拿起铁锹冒着大雨冲到官兵身边,一面把雨水淋透的头发拧干卷起,一面往官兵的麻袋里送土……
几个回合下来,韩潇浑身上下都是泥,和官兵们一样变成了“泥人”。
通信保障、下沟铲土、背沙上坡,韩潇每天连续战斗八小时,手上、背上都磨出了水泡。
“能和战友们奋战在一起,为群众干点事情,自豪!”虽然满脸泥水,韩潇仍微笑着。
大嗓门的“女汉子”
白荡湖的雨水渐渐停了,随之而来的是炙烤的高温。
为迎接下一轮雨水,武警合肥市支队的官兵们对白荡湖的二道圩至革命圩进行加固。
高温下,扎着马尾、皮肤晒得黝黑的刘晨,扛着沙包、敞开嗓门喊:“兄弟们,加油!”
作为政工干部,刘晨是跟随部队第一批到达抗洪前线的。在白荡湖抗洪抢险的武警官兵心里,这个会喊着号子给大伙加油的“大嗓门”,就像是官兵构筑堤坝时的“强心剂”,让所有人在疲惫时为之一振。
尽管已经感冒三天、声音也有些沙哑,但刘晨还是和其他官兵一样,在堤坝上一起吃盒饭、靠着沙包一起休息,没喊过一句苦和累。
当得知附近的田间村有两户五保户被困,刘晨主动请战,跟着官兵前去救援。
通往村子的道路被淹,他们只能涉水前行。抵达田间村后,还没等其他战士下水,刘晨踩进齐腰的水里,扶起一个被困老人就走。
“晨姐好样的!”官兵们打心眼里服了这个“女汉子”。
“妙手仁心”女军医
在上前线的前一晚,军医张宁决定把1岁半的女儿和帮自己照看孩子的母亲送回老家。在她看来,只有把她们送到自己父亲身边,她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赶赴前线。
7月5日,张宁跟随部队来到白荡湖时,天已经黑了。
顾不上休息和吃饭,部队就向驻点行进。途中,一名战士因患感冒,张宁迅速诊治后,让卫生员安置他休息。
卫生员架着病号刚离开,又一名战士出现中暑迹象,双手抽搐甚至开始神志不清。张宁把战士的雨衣、救生衣脱掉,吊上盐水,安置在农户家。直到他呼吸平稳,张宁才出门去追赶部队。
那天夜里,大雨倾盆。
白荡湖边的小路上,没有路灯,没有行人,张宁摸着黑往部队离开的方向跑。
“就怕前面的战士有啥急病。”黑暗中,身形娇小的张宁顾不上害怕、顾不上担心自己,一路狂奔,赶上了部队。
刚到白荡湖的前几天接连下雨,官兵的衣服不是被雨淋湿了,就是扛沙袋被汗水浸湿了,许多人都长了湿疹,张宁自己也不例外。
他们擦完药、穿上衣服接着干活,疼得受不了再来擦药,不断循环往复,没有一个官兵叫苦。
不管看病,还是帮着装沙袋,张宁都和战士们在一起,特别是在下雨天,她外套左手臂处套着的“十”字袖章被浸润得格外清晰……
-
上一篇:
- 灾难中的党员群像
已是第一篇
- 灾难中的党员群像
-
下一篇:
- 追记献身抗洪一线的共产党员、退伍老兵王能珍
已是最后一篇
- 追记献身抗洪一线的共产党员、退伍老兵王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