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就要走在前 做群众的榜样”
新华社安徽芜湖7月13日电(张宝印 王能才 张金兵)迎战新一轮抗洪抢险高峰到来,安徽芜湖军民严阵以待。
13日上午,与圩堤上人们紧张地进行险段抢险的同一时刻,芜湖正在举行一场遗体告别仪式,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退伍军人王能珍送行。
他是在封堵圩堤漏水的抢险中牺牲的。
带着凝重和悲痛的心情,记者来到距县城6公里远的芜湖县濮阳圩,这里是英雄牺牲的地方。此时的圩堤内外都很安静,凝固的泥土和沙包铸成的坚固屏障,将暴虐的洪水拒之堤外,只有曾经将英雄遗体拉上堤坝的塑料彩条布还放在圩堤上。
“当时就用这个把他拉上来的。”村民袁明新作为抢险队员,目睹了王能珍从潜水到遗体被找到的全过程。
7月7日早上,王能珍正在家中吃早饭,突然接到圩堤上出现管涌要马上排除的通知。他连忙放下饭碗,拿起铁锹便奔向圩堤。当天下午管涌抢堵完成,劳累的抢险队伍准备回村短暂休整。
刚走出没多远,王能珍看到一处漏水,便立刻跳进水中潜了下去,2分钟左右浮出水面,大声对岸上的人说:“这底下有个漏洞,你们给我准备几袋土,必须赶紧堵起来。”说完,他抱着一袋土又潜入水中。
然而,这一次他却再也没有上来。抢险队员用塑料彩条布把他拉了上来,可他已经停止呼吸。
61岁的王能珍是芜湖县湾沚镇桃园村人,1972年12月入伍到东海舰队航空兵部队。入伍10个多月,由于军事素质过硬、表现优异,他在同年兵中第一批入党。
“他是我的入党介绍人。”王能珍的同年战友、原芜湖市第三建筑公司党委书记陶传文说。王能珍训练很刻苦,军事成绩每次考核基本上都是满分,工作积极主动,脏活累活抢着干,战友们都很喜欢他。
1976年,海岛艰苦的生活使王能珍得了严重的胃病,他告别军营回到家乡。然而,王能珍的军人本色不丟、助人为乐的精神不变:村民章大金家庭困难,他送米接济;孤寡老人周明贵和刘卫水家的房子漏水,他帮助翻新堵漏……
“我入伍是父亲为我报的名。”王能珍的儿子王成元是一名军官,“父亲的愿望就是让我接过他的枪,传承本色。”
2004年,王成元大学毕业后入伍,如今是东海舰队一名副团职军官。
“遇到危险他第一个跳下去,我一点也不意外。”村民张定虎说,1985年冬天,他的姐姐在村北沟挑水时失足跌落水中,当时13岁的他急忙跑回村里喊人,碰到第一个人就是王能珍。王能珍急忙跑过去,衣服都还没来得及脱就跳到冰冷的水中去救人。
平时,村里人都喜欢把王能珍叫做王老兵,因为他水性极好,在水中憋气时间长,防汛抢险时寻找管涌和漏洞时,他每次都是冲在一线。
“党员就要走在前,做群众的榜样。”女儿王志萍拿出父亲珍藏了40多年的老党章说,这是父亲经常对她讲的话。在父亲的影响下,家中4个人有3个是党员。
“向王能珍同志学习,打赢防汛抢险攻坚战”“传承英雄精神、争当新时期优秀革命军人”,在芜湖军分区营区,向王能珍学习的横幅令人瞩目。芜湖军分区司令员吴小明说,王能珍作为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这种面对灾情临危不惧、面对险情奋不顾身的党员精神和军人本色,激励着广大军民奋勇抗洪。
-
上一篇:
- 抗洪一线“娘子军”
已是第一篇
- 抗洪一线“娘子军”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