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超,男,1929年生。扬州市供销合作总社离休干部。郑志超是一位曾经参加过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1991年,郑志超唯一的女儿因病去世,郑志超夫妇签署了遗体捐赠协议。2011年,郑志超和老伴搬进老年公寓,便开始谋划卖房捐款回报社会。2020年5月26日,92岁的郑志超将名下唯一一套住房售房款共54万元,全部捐给扬州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用于孤困儿童的关爱帮扶。今年1月,郑志超的老伴儿去世,他坚持卖房裸捐,实现两人心愿。
2020年5月26日,在扬州一所老年公寓里,92岁的离休干部郑志超,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将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的售房款,共计54万元,全部捐给了扬州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郑老的眼睛已不太看得清,握笔时手也有些颤抖,捐赠协议书上的签名有些歪斜。完成捐赠后,老人开心地笑了,“我早就有这个心愿咯,没想到手续这么麻烦。”
“是党和组织给了我一切”
1930年,郑志超出生于安徽天长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一家人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年幼的郑志超曾亲眼目睹了短短半年间6个亲人接连病故,为了能够活下去,16岁那年,郑志超被迫离开了家,外出谋生。有好几年时间,他一直居无定所,饱尝艰辛。直到1949年4月,郑志超的人生终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扬州解放的欢庆锣鼓声中,郑志超激动之余决定报名参军。“管吃管住,还有书念,我就去了。”尽管他常常这样自嘲参军的原由,但在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后,在党的教导下,他勤奋学习,苦练本领,迸发出了炽热的革命热情。在部队的这些年,他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和战友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次进入朝鲜,就参加了一场连续七天的夜里急行军,身负六七十斤的装备,一天两餐,睡在雪地,条件十分艰苦。回国后,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同样是参加革命工作的邵婉,喜结连理。每次谈到这里,郑志超都深情地说:“小时候家里穷得就剩下一张草席,我的生活、工作,都是共产党给的,党和组织给了我一切。”
“我要把我的一切回报给党和组织”
命运总是无常。1991年夏天,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场百年未遇的暴雨洪灾,但对于郑志超来说,那是一段悲痛万分的记忆,在那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心爱的也是唯一的女儿因病去世,从此这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失去了重心。在齐腰深的大水中,老两口亲手将女儿的灵柩抬上了车,老伴悲痛欲绝,一脚踩空,摔倒在水里,由于伤心过度,老伴突发中风。年过花甲的郑志超既要处理女儿的后事,又要照顾生病的老伴,情急之下自己也患上了眼疾,从此留下了后遗症。经历了失去女儿的切肤之痛,郑老将个人的小爱转化为对社会的大爱。转业后郑老在扬州供销社上班,退休后单位每年有一笔慰问金,郑老从不接受。刚入住老年公寓时,原社区工作人员专程给老人送上尊老金,没想到,老两口却又将尊老金捐给了社区,以社区的名义帮助辖区的困难家庭。汶川、玉树,老两口的捐献从不停步。除了捐款,二老将身体也奉献给了医学事业。郑志超及其爱人邵婉当年参军时都是部队的医务工作者,非常希望能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出一份力。他的爱人在住院期间主动要求捐献遗体,在她的再三要求下,医院与其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书。同样的协议书,郑志超也签了一份。“没有子女就没有了牵挂,党和国家把我照顾得很好,积蓄和房子真正成了身外之物,我要把我的一切回报给党和组织,回报给社会。”郑老平淡地说道。
“关心下一代,培养接班人很重要”
2011年,郑志超的爱人邵婉决定搬进老年公寓,扬州市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是他们的入住监护人。搬进公寓前,二老就提出,想要把房子捐赠出去,当时老两口特意以书面文书委托老干部局办理售房和捐赠,并进行了公证。当时老两口身体状况良好,考虑到有可能住回去,所以没有将捐赠一事往前推进。2020年1月,郑老的爱人去世,他又牵挂起这桩心事,每次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前去探望,他都再三提起。经市委老干部局牵线搭桥,将售房款捐给扬州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基金会负责人表示:“扬州目前有8000多名孤困儿童,这些青少年儿童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帮助,我们将根据老人意愿,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扬州孤困儿童的关爱与帮扶。”听到这些,老人很高兴:“我小时候没有钱,读不起书,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够生活得好,能够读上书,将来有beplay官网app ,成为国家的人才。”
对于捐赠的行为,郑老从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他只是怀着一种朴素的感情去做这些事。这些年,每当有人问及捐款的数目时,郑志超老人总是淡然一笑,说道:“时间久了,记不清了。”简单的语言,折射出一个老党员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他的善行义举,如春雨润物无声,滋养着“下一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