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彩玲,女,汉族,48岁,皋兰县工商局干部。多年来,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她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感人的不平凡的事迹,赢得了家人、邻居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婆婆眼里的“好女儿”
顾彩玲的婆家远居偏远山村,上有老下有小,丈夫排行老大。这些年,她既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又体味了生活的喜怒哀乐,但这一切逐渐使他变得成熟、自信、坚强。
“百善孝为先”,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8年初,顾彩玲的公公因患重病三下兰州住院治疗。为了照顾好公公,她将年幼的女儿送到娘家照看,双休日、节假日,日夜守护在公公的病榻前,精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家的要求,尽到一个晚辈的孝心。公公住院治疗期间,仅医药费每天就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对一个收入微薄、经济拮据的工薪家庭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如此巨大的开支从何而来?没有钱,她和丈夫四处奔波,东拼西借,她抱着一个想法,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全力以赴,尽可能只好公公的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能放过。即使回天无力,也要让老人家毫无缺憾地走完最后的人身历程。但屋漏偏遭连夜雨,正当公公病危时,家在乡村的弟媳因早产住进了县医院,这时,她既要操持家务、接送女儿上学,又要坚持工作、抽空照料弥留之际的公公,还要照顾住院的产妇和婴儿,但生性好强的她迎难而上,白天上班坚持工作,晚上守候在医院看护婴儿,照料弟媳。由于婴儿早产,免疫力低下,被诊断为硬肿症,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这一住就是四十多天,这期间她经常被累得精疲力竭,即使这样,她也从未耽误过一件工作。
新生儿痊愈出院回家没几天,54岁的公公便去逝了,留下双目失明的老祖母和没了主心骨的婆婆,读高中的小叔子和未就业的小姑子,还有患有耳力残疾的小叔子一家三口。多口之家,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顾彩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大儿媳,面对困难,她没有消沉,没有退怯,而是无怨无悔,用瘦弱的身体和丈夫一道帮助婆婆分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微薄的工资,四处奔波帮小姑子找工作,带双目失明的老祖母去医院看病。2001年,老祖母病重去世,他带领兄弟姐妹送走了老人。2007年,出资为耳力残疾的小叔子一家盖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这些年来,婆婆家里的小事、大事,无不牵挂着她的心。如今工作顺利的小姑子、生活幸福的小叔子,无不为嫂子的无私付出而称赞,都说嫂子给他们做了孝老爱亲的好榜样!
去年年底,年老的婆婆因病做手术,住院十多天,她把婆婆照顾的无微不至,为老人翻身、按摩、擦洗、梳头。根据病情,大老远的从家里为老人做来合口的营养伙食。为了婆婆心情舒畅,不寂寞,她耐心地讲着外面有趣的事情,逗婆婆开心。同病房的病人都以为顾彩玲是老人的女儿,夸老人有福。当得知是儿媳妇时,纷纷赞叹这个儿媳妇好样的,有些做儿女的都做不到这个份上!婆婆笑着回应:“不知我上辈子修了什么福,老天给我送来了一个比亲闺女还亲的“儿媳妇”。
丈夫心中的“好妻子”
顾彩玲的丈夫是一名高中教师,经常要给学生上早晚自习,工作比较辛苦。家里的大小事就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勤快能干的她总是把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全力支持丈夫一心一意做好工作。就是这样,在她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然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无论干那项工作,他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扎实的作风和求实的精神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连续多年获得优秀公务员荣誉称号。在家庭生活中,她大力提倡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她教育孩子“节约资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她的家庭早已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她们夫妻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敬、相爱,共同建设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庭。丈夫深知妻子为这个家庭付出的辛劳,懂得他丰硕的教育成果中包含着妻子的无限支持,不善言谈的他只是对别人说:“我有一个好妻子,娶到她是我的福气!”
女儿心中的“好妈妈”
顾彩玲深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仅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对女儿良好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经常鼓励女儿在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凡是要求女儿做到的,她都会首先做到,通过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女儿从她勤奋努力地工作中知道了什么是孜孜以求,从她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中懂得了人身的第二个身份证是良好的修养,从她对待家人的温暖中知道了什么是分享、什么是爱,从她的潜移默化中懂得了一位母亲默默的爱。
女儿第一年高考被一所高校录取,但没能录取到自己所喜欢的专业。顾彩玲和丈夫商量后,让女儿自己选择。女儿认真地思考几天后,告诉她们复读一年。当时,顾彩玲心里虽有很多的惋惜,但更欣慰的是女儿懂得了取舍。复读的那一年里,她知道女儿压力大,在女儿放学回家后,经常给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鼓励女儿增强自信,给女儿最温暖的支持。现如今,女儿张凯羽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勤奋刻苦、力求上进、品学兼优、自立自强。懂事的女儿告诉我们,妈妈那时的拥抱是给予她最大的激励,妈妈所作的一切是给她最好的样子。
侄儿信赖的“好母亲”
丈夫的侄儿小学六年级毕业就来到县城上初中,细心的顾彩玲作为伯母,想到13岁的侄儿年龄尚小,住校有诸多的不便,于是将侄儿接到自己家里照顾,这一照顾就是整整六年,直到侄儿今年高考毕业,2000多个日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六年来,她没有发过一句牢骚。六年的时间里,侄儿生病了,挂号、买药、交费,跑前跑后的是她,病床前熬夜陪伴的也是她,医生常常错当她是病人的母亲。每次开家长会,教室里是她的身影,和老师沟通了解的又是她,惹得老师以为她就是侄儿的亲妈妈!每天早上,顾彩玲5点多就起床,做着侄儿爱吃的豆浆和稀饭。晚上下班后,又匆匆赶回家里,为侄儿做上可口的饭菜。针对侄儿英语学科薄弱的情况,督促侄儿背诵英语单词,很快侄儿的英语成绩从入学的70多分提高到130多分。邻居都说这个侄儿肯定是顾彩玲的儿子,不然怎会如此周到地照顾呢。也有人说“你差不多就行了,给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侄儿这么做,值不值?”憨憨地顾彩玲只是一笑:“作为一位母亲,不论他是亲生的儿子,还是丈夫的侄儿,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做就要做好!”
腼腆的侄儿曾悄悄地告诉自己的妈妈:“我大伯母对待我就像她的女儿一样,有时比她女儿还好,我有什么事都愿意给她说。”有段时间,侄儿学习成绩滑坡了,青春期的他思想上有很大的波动,变得生气烦躁。善于观察的顾彩玲发现这一情况后,抽出时间耐心地和侄儿共同分析原因,用微笑鼓励侄儿,放下压力,用温暖的话语,引导他坚持不懈。经过六年的时间,侄儿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积极上进、品学兼优的青年,今年高考中取得了590分的好成绩,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侄儿的妈妈一个劲地说,“孩子,我没做到的你大伯母都做到了,你要学会感恩,长大后一定要对大伯母好!”
邻居眼中的“好邻里”
她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家住6楼的她,一大早就把楼道打扫的干干净净,拖地、擦栏杆。她在孝敬自我父母的同时,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助有困难的老人,帮助邻居提菜、交电费,用她的热情、她的真诚,连结出了邻里和睦团结的好氛围。她还经常深入东湾村贫困户杨存名家中了解老人所思、所想、所困,从思想上鼓励他们树立坚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邻居。这就是顾彩玲——一位孝老爱亲、勤俭持家,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不求索取的普通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