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栋
路桥工匠“以身许桥”50年 绘就桥梁人生
敬业奉献
湖北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个人简介.txt
人物故事:

  周昌栋,男,1950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宜昌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干部。他忠诚担当,勇毅笃行,自1972年参加工作至今,坚持50年在公路桥梁领域顽强拼搏,带领技术团队牵头完成100多项技术攻关,取得60多项科研成果,10多项创新技术获全国第一、国际领先,多个项目斩获鲁班奖和詹天佑奖。他退休11年来始终奋斗在宜昌路桥建设一线,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周昌栋先后获评全国交通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先进个人、湖北省劳动模范、荆楚楷模、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苦学深耕 一腔热血追寻梦想

  1966年,刚读完初中的周昌栋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到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榔坪公社当知青,亲眼目睹满山的核桃、板栗等农产品因运不出山烂在地里,深深感受到交通不便给村民们带来的苦楚与艰难。没有公路,就没有富途,自此,他对修路有了执念。1972年,宜昌地区公路总段招工,周昌栋被录用成为一名养路工。1972年10月,湖北公路工程学校招生,聪明好学、积极肯干的周昌栋被单位推荐到武汉学习。1974年,24岁的周昌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将学校学得的知识充分运用到路桥建设工作中。1976年9月,周昌栋独立设计了当时宜昌地区最大、宜昌第一座变截面石拱桥,并在随后的建设中担任技术总负责,他每天吃住在工地,直到1977年9月石拱桥建成通车。

  1984年,国家交通部计划培养一批公路桥梁建设的高级人才,周昌栋以湖北省第二名的成绩,被送到重庆交通学院学习。3年期间,周昌栋如饥似渴学习,潜心专研请教,逐渐成长为一个集测量、设计、工程管理于一身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忠诚担当 一往无前拼搏创新

  1986年9月,周昌栋从重庆学成归来,负责设计普溪河大桥,并担任大桥工程指挥长,经过科学测算和反复试验,周昌栋力排众议,大胆创新,提出了当时在国内最高的“双面直立式加筋土挡土墙方案”。两年后普溪河大桥顺利竣工通车。“高路堤双面直立式加筋土挡土墙方案”科研成果,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还节省了大量耕地,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周昌栋担任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在此之前,我国的长江大桥都是在外国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完成的。在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的整整4年里,周昌栋几乎住在工地,他前后8次赴北京,提出了30多项优化设计方案,不仅节省投资4000多万元,还带领技术团队研发出20多项创新技术成果,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001年9月,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成为世界第六、全国第二的悬索桥,一举缩短了我国大跨度悬索桥与世界水平的差距。2002年,周昌栋代表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指挥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之后该桥又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老骥伏枥 一如既往敬业奉献

  2012年10月,已退休2年的周昌栋,毅然放弃享受天伦之乐,担任至喜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作为世界上第二座钢板结合梁悬索特大桥,至喜长江大桥的建设施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周昌栋在至喜大桥工地奋战4年多时间,建桥期间,他曾两次住院,命悬一线,还在住院部病房组织了9次小型办公会,最终将至喜长江大桥建设成名副其实的生态桥、技术桥、民生桥,获得“鲁班奖”。

  2017年3月,已近古稀之年的周昌栋再次扛起重担,担任伍家岗长江大桥技术总顾问。凭借丰富的经验,周昌栋与时俱进,不断推行新技术,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他创造性地提出“两两连接、吊焊同步”施工方案,不仅大大节省了工期,还提高了吊装过程的安全度。这一科学创新方法,在悬索桥建设史上是第一次被使用,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1亿多元,为我国大型桥梁的技术发展贡献了“宜昌智慧”。

  周昌栋奋战路桥建设50年,他热爱桥梁事业,早已将桥梁建设融入自己的生命。50年来,无论酷暑严寒,春夏秋冬、天晴下雨,他不是行走在施工工地上,就是游历在浩瀚的图纸上或书本中。退休后他不顾身体病痛折磨,仍然奔波在路桥建设一线,始终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还是选择修桥铺路,为民造福,再苦再难,无怨无悔!”周昌栋如是说。(责任编辑:刘朝灵 王彩云)

来源: 湖北省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