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馨,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南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丁德馨用一生坚守,克服了强直性脊柱炎、脑中风病痛,致力铀矿采冶科研和教学工作,建立了中国唯一完整的铀矿采冶学科体系,成就一个学科一个行业,被誉为“核工业粮食”的安全护卫者、中国铀矿采冶学科的拓荒牛。35年来,由他牵头,先后攻克了“铀矿堆浸高效喷淋系统”“大通量离子交换装置”“铀矿采冶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技术”等关键技术,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湖南省技术发明奖、湖南省科技进步等奖项达116个。
百折不挠 师生心中的“铁人”
不管是带学生搞科研,还是做事做人,丁德馨都有着百折不挠的品格。
1975年,丁德馨到渔场插队锻炼,在一次打鱼作业中不慎把腰扭伤。当时医生对丁德馨说:“10年后你很可能会瘫痪。”
医生下了论断,自己却不能认命。丁德馨翻阅医学书籍,自制了健身器材,每天运动从不间断。10年里,病痛始终伴随,但他没有瘫痪。带着病体下矿井,实地勘探,丁德馨从来没有因为身体原因退缩过。
2015年,在学生的博士论文答辩期间,丁德馨突发脑中风,当天上午9点,丁德馨已经感觉到浑身冒汗,身体无力。直到下午,丁德馨还在对每一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最后的修改指导。晚上,丁德馨就被送往医院ICU治疗。
为了尽快康复,丁德馨每天绕操场行走一圈,一圈只有400米,他却要走40多分钟,一圈下来,汗如雨下。半年后,丁德馨终于返回了讲台和实验室。南华大学所有师生都为丁德馨这种执着顽强的精神所感染,他成了同事、学生心中的“铁人”。
一生坚守 成就一个学科一个行业
20世纪90年代,南华大学的前身——衡阳工学院老师丁德馨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老一辈历经千辛万苦建立的中国核工业,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得有人守住这个点。”
为了尽快掌握地浸采铀技术,丁德馨前往澳大利亚学习。两年后,表现优异的丁德馨收到了澳大利亚某大学的挽留,但他谢绝后回国。2005年,丁德馨领衔的采矿工程(铀矿采冶)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创建了全国唯一的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009年,矿业工程(铀矿采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成功。2010年获准设立矿业工程(铀矿采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从1998年至今,丁德馨共培养了120余名研究生,为核工业培养了4388名专业人才。他用25年的艰辛努力,为我国核工业建成了唯一培养铀矿采冶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学科体系。
明德惟馨 捍卫“核工业粮食”安全
我国铀矿储量大,但品位低,且多为中小型矿床。如何实现低品位铀矿资源的高效绿色开发,确保“核工业粮食”安全,丁德馨始终围绕着国家重大需求攻坚克难。
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大约占到我国铀矿储量的60%。要实现这些铀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必须解决其中铀矿物的解离问题。他带领科研团队,对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对连续微波和脉冲微波的响应特性等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团队发明了新的供电模式以及新的脉冲磁控管驱动电源,攻克了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微波强制解离关键技术,研发了“花岗岩型铀矿连续微波强制解离-堆浸新工艺”和“火山岩型铀矿脉冲微波强制解离-常规搅拌浸出新工艺”,并验证了这些工艺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丁德馨逆境有意志,顺境讲品德,明德惟馨,逆流中更显担当与品格。(责任编辑:刘朝灵 刘雅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