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勇
80后援鄂医生勇出征 38个日日夜夜拼搏在前线
敬业奉献
山东省
2020年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李会勇,男,1984年2月出生,山东省邹城人,邹城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主任。

  2月9日凌晨,李会勇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到达武汉后,他和另外四个医生负责400余名患者的工作,每天需要穿戴防护设备达10个小时。在湖北一线,他与病毒斗争了38天,展现出了“逆行者”应有的坚毅和无畏,是春天最美的绽放。

  2019年获济宁市急救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三等奖;2020年获建功济宁先进个人、济宁市五四杰出青年、济宁好人、山东好人,带领的援鄂医疗队获得山东援鄂医疗队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原本喜乐祥和的新春佳节蒙上了一层灰色面纱。2月9日凌晨三点,刚从急诊科值完24小时班的李会勇,接到了医院的紧急通知:3小时后带领8人组成的市医疗队驰援武汉疫区前线。

  这个通知早在李会勇的意料之中,自疫情发生以来,他就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第一时间向医院提交了请愿书,他说:“国有难,召必至!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疫情当前,我们必须冲上去,现在很多战友已经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战斗了,我要与他们并肩作战。”

  此时,七岁的儿子正睡得香甜,李会勇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只轻轻在抱了他一下,在他小脸上亲了一口,用这种简单却又饱含深情的方式与儿子说再见。怀孕4个月爱人陈昭梅正在给即将出行的李会勇收拾行李,多年的相识相守,陈昭梅对丈夫非常了解,“他去武汉,作为家人真的非常担心,毕竟病人密度太大,病毒传染性太强。可是作为一名医生,我支持他的决定,并为他感到骄傲。”李会勇望着怀孕的妻子、熟睡的儿子,想着家里需要照顾的老人,太多的担心、牵挂与嘱咐来不及说出,只能给彼此一个拥抱:“我驰援武汉,你坚守邹城,我们在不同的战场,共同战疫。”

  抗击新冠肺炎的这场“战争”没有硝烟,但却异常凶险。抵达武汉后,李会勇认真听取培训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每个步骤,作为邹城援助队队长,他说,必须保证自己及所有队员完整掌握防护措施和策略,保障每一个人的安全。

  这时的武汉,正是疫情爆发最严峻的时期,真正面对疫情时,队员们没有了恐惧,有的都是急切去救治患者的心。李会勇他们8名队员跟随山东第八批医疗队进驻了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李会勇和另外四个医生被编入一组,负责其中400余名患者的工作。

  每日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佩戴好严实的护目镜、鞋套、口罩和帽子,护目镜、口罩的束带像紧箍咒一样箍在头上,李会勇初始非常不适应,憋闷的全身出汗,随即又感觉湿冷,缺氧缺得“摇摇欲坠”。走过多少次缓冲间、污染区、半污染区早已不记得,只是不停地穿梭在每个护理单元巡视,观察病情下医嘱,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写交接班,发药……一项项工作安排的满满的,每个班次结束,身体劳累的近乎僵直,双腿沉重的不想挪动一步。在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实行6小时轮岗制,但是算上交接班、穿脱防护服、消毒的时间,每天需要穿戴防护设备达10个小时。为了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和时间,不论男女,他们都穿上了纸尿裤,而一穿就是六个小时。虽然很艰苦,但是李会勇说:“来了就要全力以赴为职责而战,我相信曙光就在眼前。”

  3月17日,迎春花开的时候,李会勇和他的援鄂战友们乘机返回济南,又经过14天的自我隔离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短暂地休整了两天,李会勇就迫不及待地上班了——他笑着说,不是工作需要他,而是他需要工作。

  作为深深浸润“仁民爱物”孟子思想的邹城人,李会勇在工作中永远以“拼”的状态挽救病人生命。2018年七月中旬,收治的一名热衰竭男性患者入院时生命垂危,体温40℃,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0%。李会勇当机立断,进行气管插管,从准备到完成操作完成仅用时一分钟,然后除颤、胸外按压……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逐步恢复。从睁开眼睛到意识完全清醒,从脱机拔管到吃饭进食,在抢救该病人的日日夜夜中,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李会勇都守护在病人身边。面对患者全家人的感激,李会勇只说了一句:“我是一名医生,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最危险的时刻选择逆行,在最繁忙的临床一线选择奉献,“治病救人”,与他而言,是职责,更是使命!

来源: 山东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