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伦
20年 乡村投递员风雨无阻保山区邮路畅通
敬业奉献
四川省
2018年12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何先伦,男,50岁,1968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青川县关庄邮政支局投递员。

  自1999年成为邮政投递员至今,何先伦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近20年。他用20载春秋,人生最好的年华和汗水,在青川的阡陌荒野里绘就了一名基层邮递员最美的人生画卷。他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当地人们的一致好评,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

  2010年12月,何先伦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9月被四川省精神文明办评为“四川好人”;2014年10月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寻找最美邮递员”活动中,荣获全国“最美邮递员”称号;2015年4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多次被四川邮政公司、四川邮政工会评为“先进个人”,被广元市政府表彰为“十大拥警模范”“职工创先争优标兵”“感动广元十大人物 ”“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地震中的“绿衣信使”

  2008年,“5•12”大地震猝然袭来,刹那间山河移位、生离死别……当时正如往常一样处理着邮件的何先伦,立刻冲进营业厅抓着两名同事奋力往外跑,刚到街上,就见营业厅的一面墙壁和楼梯已被震垮。大震过后,他又和同事们冒着余震危险,将营业章戳、执照、金融许可证等重要物品抢救转移到安全地带,随后不顾众人阻拦,何先伦再次进入营业厅将数十万现金、凭证、办公设备和200余件二代居民身份证邮件抢救出来。事后总有人问他“怕吗?”他也总是不假思索地说“怕,但这些很重要”。

  震后的关庄是残垣断壁的极重灾区,何先伦当时面临的投递工作相当复杂和艰巨。由于支局办公用房被震垮,整个支局只能在一个不到15平米的货车集装箱里开展各种业务,邮件封发极度不便。为了不影响营业室开展其他业务,他总是在清晨和傍晚就将邮件处理好,然后开始一天的投递工作。震后道路堵塞,交通不便,他就步行投递,每天都会碰到数十次的余震和山体滑坡,十分危险。他不畏艰险,源源不断将承载着党的声音的一份份党报党刊投递到灾区群众手中,在频繁的强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威胁下穿梭于苏河、红光、石坝、马公等乡镇。在当时灾区百姓的眼里,看到他投递奔忙的身影,就感觉党和政府就在自己身后,鼓舞着大家坚定信心战胜灾难。

  救灾期间,由于为人正直、责任心强,何先伦被镇党委火线任命为关庄镇沙坝社社长。由此,他带领大家积极配合政府按期完成了场镇中心的房屋拆除、改建,用地划分等繁重任务,并协助政府利用邮政代收代发业务为当地百姓发放土地补偿款、拆迁赔偿款、各种保险金共1600余户,共计金额2300余万元,为关庄灾后重建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参与当地援建的浙江省绍兴指挥部多次提出要奖励何先伦,但都被他以“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为由婉拒了。

  劳而不怨的“伦娃子”

  青川邮政支局分拣室的墙上贴着一句话,“态度高于技能,责任大于知识”,这其实不是何先伦自己说的,是他在受邀参加上级单位“道德讲堂”时,看见门口播放的宣传标语。他默默地记下来,觉得工作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便把这句话打印出来贴在了墙上。每天在处理邮件时,一抬头便能看着,用它来时时规范自己的言行,也将这个道理教给支局其他年轻职工:要端正对待工作和群众的态度,穿上了这身绿色的制服,就要将责任扛在肩上,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来方便大家造福大家。

  20年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假日还是平时,何先伦都风雨无阻地奔波在投递的路上,日均投递邮件100余件,投递报刊杂志1100余份,其中党报党刊600余份。虽说关庄地方不大,但他负责的一镇四乡地处不同方向且弯多路窄、山高谷深,平均每天都要跑50多公里路才能将邮件一一送完。即使条件恶劣、工作量大,他也从没延误过一个班次,从没丢失过一封邮件。

  近年来,随着邮政企业转型的不断深入,对投递员自身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他不仅仅要干好投递工作,更要成为邮政各项业务营销的多面手,做个“一专多能”的投递员。为此,何先伦不断充实自己,购买了各类专业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大量的业务知识。他在投递的过程中挨家挨户地宣传邮政各项业务,使更多的群众认识到邮政业务的发展,他靠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认识邮政、了解邮政,以实际行动塑造着邮政新形象。

  对于何先伦来说,客户就是家人。他会像对待家人一样为客户设身处地的考虑,为他们提供最周到细致的服务。他会联系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电话、网络金融诈骗案例,教老百姓识别假币、保护个人信息等,不断提升周边乡镇、农村居民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镇上一位从福建来的生意人,就被他这种踏实善良的精神打动,逢人就说:“要存钱我就只认伦娃子,他是个好人!”。

  三个女儿的“好父亲”

  当有人问何先伦几个孩子时,他总会伸出三个指头。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其实他只有一个亲生女儿,另外的两个女儿,是“5•12”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哥哥和弟弟的遗孤。当时,痛失22位亲人的何先伦在面对震后众多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提出的优厚领养条件时都一一婉拒,不假思索地收养了两个侄女,两个侄女也总是粘在他的身边,因为在她们心中“三叔是最善良的人”。从此,他和妻子就将兄弟遗孤当作亲生孩子,一起拉扯着三个女儿慢慢长大,也是这份至真至亲的父爱担当支撑着何先伦走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如今,三个女儿已经全部升入大学,生活费、学杂费成了不小负担,压在他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他的妻子也长期在外务工,但他们从不为此苦恼,也从不觉得苦和累。他说:“看到她们现在能好好地上大学,就觉得没得啥遗憾”。

  家喻户晓的“小灵通”

  20年走街串户的投递生涯,让何先伦成为关庄及周边乡镇的“小灵通”。谁家有困难时,他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帮助,看见谁家有啥事儿他也总是主动帮忙张罗,渐渐的,当地人都把他当作了自家人。2017年深秋的一个雨天,何先伦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正疲倦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见街边躺着一个人,便立刻上前查看,那人不知在路边躺了多久,已浑身冰冷。何先伦见状立刻联系了救护车和警察,在等待救援中他一动不动地蹲在地上为那人遮雨避寒,直到那人恢复意识,才与赶来的医生和民警一道将他安全送回家。

  从社区书记的口中我们了解到,这其实不是何先伦救过的唯一的人,这些年来,何先伦在镇上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默默无闻地为当地政府和群众做着贡献。在当地,何先伦不只是邮政的投递员,还是青川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民陪审员,四川省网吧义务监督员,场镇交通协管员,林业站的义务护林员。头衔众多,却无关荣耀与利益,每一个头衔的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当,每一份担当的背后都映衬着一名基层邮政人的家国情怀。他家中有一面荣誉墙,摆满了这些年受到的各类表彰证书、勋章,墙架的最中间是父母的照片,因为他觉得“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现在的我,也就没有这满墙的荣誉”。

  从2008年至今,何先伦的先进事迹就在邮政系统内外不断被宣传学习,而他本人也在这种种殊荣的鼓励鞭策中不断学习进步,总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友爱之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点点滴滴帮助他人,踏踏实实做好本份,始终不忘为民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 四川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