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群:250917589|
- 电话:0913-2126295|
- Email:1185550055@qq.com
杨军的第一段缘分是献血。
“和献血结下不解之缘,是从2002年一次偶然的无偿献血开始。”10月18日,记者见到杨军的时候,他正坐在阳台的沙发上补一双破了好几个洞的棉袜。
“献了多少回不记得了,因为实在太多了。”见到记者,杨军麻利地收拾好针线回到卧室提出来两个大袋子,有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还有一厚沓鲜红的献血证,记者数了一下,足足有31个,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了他无偿献血的历程。
“刚开始听说献血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有好处,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献了一次,抽完血以后,也没有啥不舒服,之后就定期献血。”杨军说,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对无偿献血也有了重新的认识,这是一个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情,一方面保障了医院临床用血、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另一方面自己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也可以享受相应的政策。
这么多年,只要看到急需血液的消息,杨军总会出现在献血现场。2008年汶川大地震,得知灾区受伤群众急需血液,他立即赶到献血点捐献400毫升。2014年4月,杨军的家人住院期间,同病房的一位患者急需输血,而病人家属却不符合献血要求,得知情况后,杨军主动提出自己替病人家属捐献血液。
18年来,杨军从未间断,累计无偿献血16800毫升,先后被评为“陕西好人”“中国好人”,两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一次荣获银奖。
岁月流转,情怀依旧。2019年8月8日,杨军在60岁生日到来之前,完成了最后一次无偿献血。“心情五味杂陈,但欣慰的是,经过这么多年国家对无偿献血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杨军说,现在他一有机会就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无偿献血,同时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农村的公益事业中。
2017年临近退休前,杨军向所在单位市税务局主动申请到包联的临渭区三张镇三张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父辈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对农村有特殊的感情,退休前还想再发挥一下余热。”正因为这样一个决定,让杨军和包联村的孩子们结下了一段缘分,这也是杨军的第二段缘分。
在三张村,人人都知道村里来了一个“杨爷爷”。“驻村帮扶中,看到很多农村孩子因为条件有限,走出去开阔眼界的机会很少。”杨军说,“有一次我带两个学生去朝阳公园玩,娃都上初三了却是第一次到公园来,当时我深受触动。”后来,杨军决定要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们走出去,多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学习上,咱也帮不上啥忙,生活上,能帮的也有限,我就想着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5年来,杨军先后组织260余人次的户外、游泳、陶艺、采摘等各类公益活动,还给孩子们送去了书籍、文具、防疫用品等,并为油王小学捐献10余套桌椅……
记者翻开杨军的电脑里留存的照片,有杨军带着孩子们采摘樱桃草莓的、有去看兵马俑的,还有学习游泳陶艺的,照片上孩子们一脸兴奋,杨军则是慈爱地看着他们,一张张温馨的照片让人莫名感动。
对待孩子的事情,杨军总是“大方出手”,先后累计花费5万余元资助学生,自己却比较节俭,几年来没有添一件新衣服,袜子破了补一补再穿,早点买个包子都要比较一下,哪家的包子大一点……
现在虽然不驻村了,隔一段时间杨军还会回村里看看,孩子们老远看到就会跑过来,高兴地喊着:“杨爷爷来了”。这是杨军最高兴的时候,和以前献血的时候一样,心里总是暖暖的。(渭南日报记者 姚二曼 杨欣)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