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记者罗争光)从全国每年播发的数以亿计的新闻作品中挑出的优秀作品,必须保证“零差错”。这是中国记协对于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以下简称“两奖”)评审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从2014年开始中国记协对“两奖”评选工作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增设审核环节。而审核之严,前所未有。
在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看来,这样的改革目的非常明确:“从全国数以亿计的新闻作品中评选出来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如果有瑕疵,这绝对不可接受!”
“严”字是一把尺,划出的是底线。在新闻界改革浪潮风起云涌、新媒体发展形态日新月异的当下,推陈出新没有上限,专业素养却有底线。在基本的语言文字规范、新闻事实要素、报道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新闻作品,显然无法、更不能代表中国新闻行业的最高水准。宁可奖项空缺,也不降格以求。
“严”也是一面旗,引领的是方向。中国记协对“两奖”参评作品严把关,就是要把不合格的作品挡出去、让真正优秀的作品评上来。如此,才能引导整个新闻界戒除浮躁的风气、承继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中国记协对于有差错的作品并不是一撤了之,而是退回原单位并详细说明原由,使其知其然、正其行。
千锤百炼,始得真金;千挑万选,方得真材。严格的标准、严谨的态度、严肃的把关,就是要推动更多的新闻从业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如新闻界前辈穆青所言,只有与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相连、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要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放心的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推出合格的新闻作品是应有之义。合格之上,才有优秀。每一名新闻舆论工作者对待自己生产的每一件作品,要多一些再审视,敢于“自我找茬”、严格审核把关,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如此,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致敬 我们身边的英雄
已是最后一篇
- 致敬 我们身边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