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洋湾一带,基本上过了腊月半,就算是小年,可以掸尘迎大年了。2月1日,伴随着浓浓的祝福,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开展“廿四夜做团子、浓浓年味齐分享”活动,现场老苏州带着小苏州“穿越”到从前,体验小年习俗的欢乐。
年味十足的“廿四夜”团子
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所以苏州人有“廿四夜”吃团子迎新春的习俗。老苏州曹雪珍说:“以前,邻里乡亲都会聚在一起做团子,并将做好的团子放在竹匾里。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廿四团’,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团子馅也是五花八门,有肉团子、萝卜丝团子、豆沙团子等。
在白洋湾这一带,以前大多是农民,很少吃到肉团子,很多人家能吃上豆沙团子已经是非常满足了。“团子奶奶”戈千金说:“我们小时候吃的是赤豆团子。那时候家家户户屋前门后会种点豆子。忙完农活回家,妈妈会将门前的赤豆摘下来蒸熟,再加入黄糖凉一个晚上,第二天再起来包,蒸熟了的团子糯糯的,特别好吃。”戈阿姨一边说着往事,一边教小朋友做团子。
蛋饺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在苏州饮食民俗里,蛋饺象征着圆满、财富。另外,金黄色的蛋饺形似元宝,还有“招财进宝”的寓意。每年春节前夕,长辈们都会做好一盘蛋饺上桌,蛋皮的香味和肉馅的鲜美,是很多老苏州留在记忆里最美好的年味。
“蛋皮要做得好,蛋液很有讲究。一般是将五个鸡蛋加一个鸭蛋一起混合搅拌,这样的蛋皮就不会散。”老苏州杨婷婷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将黄酒、老姜、生抽、盐等调料放入肉末中搅拌,再舀上一勺蛋液放入电饼铛。等蛋液凝固后,再将肉末放在蛋皮正中,然后将蛋皮的另一部分覆盖上来,合拢并轻轻按压,使蛋饺紧密结合。很快,一个金灿灿的蛋饺就做好了。杨阿姨还说:“从前,我们是坐在煤炉前做蛋饺的,一个长柄的铁勺,一块肥肉,一碗蛋液和一碗精心调制的肉馅,将肥肉在烧热的铁勺内转一圈加热,再倒入蛋液转一圈,在凝固好的蛋液中放入肉馅,用筷子沿着边掀起蛋皮对折,轻压半弧形的边缘。借着炉火,让蛋皮受热充分贴合,很快香味就散发出来了。”现场的孩子围着杨阿姨,感受团圆幸福。
过了月半要掸尘迎新春
苏州人有个习惯,过年之前,无论城乡,家家户户要打扫家里,俗称“掸檐尘”,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愿。老苏州戈千金说:“在白洋湾这一带,还保留着老传统,基本上过了腊月半,就可以掸尘了。那时候,很多人买不起鸡毛掸子,往往是把竹梢扎起来,头上戴个草帽,一路从门堂(大门口)掸进去。不只掸尘,那时候父母还会把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小年的仪式感满满。”(记者 管有明 通讯员 林霞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