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暖民心:株洲市芦淞区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
发表时间:2013-10-22    来源:光明日报

  龙泉办事处的“爱心存折”、庆云办事处的“爱心投递站”、贺家土办事处的“小区自治管理”……从去年6月开始,湖南株洲芦淞区在46个社区全面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在社区亮身份、建网格、践承诺、当先锋,件件实事、好事如涓涓细流温暖了老百姓的心。

 “党员就应该成为群众的依靠”

  记者走进芦淞区建设街道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曾江华的办公室,才坐一会儿,电话就响了几次。接通电话后,他又打出几个电话。“这都是居民打到‘180’服务中心的电话。小事安排网格志愿者去处理;大事、急事我去处理。”曾江华说——

  沿河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400多位,其中常年卧床、重病、行动不便和空巢老人有120多人。面对这些特殊群体,我很着急,总在琢磨如何让这些老人安度晚年。

  一天,看到电视剧里一个情节——失火了,老奶奶一人在家,坐在轮椅上,紧急中,她拿起手机按了SOS键。不一会儿,社区工作人员赶到,把她救了出去。灵机一动,我也要给老人们配这样的手机。

  去年6月20日,定制的第一批手机出来了,声音大、数字大,还有手电筒、收音机、GPS、SOS等功能。我们把手机叫做便民服务“一键通”,社区老人都说“一键通”好,遇到紧急情况时,总会有党员出现在他们身边。是的,党员就应该成为群众的依靠。

“党员就要做好榜样”

  徐兴冬是芦淞区董家段街道欣月家园的一名党员志愿者。记者和他在一个石桌旁坐下来,旁边有条小渠,里面有鱼。他说——

  最近,透过自家窗户,我总看到一个人弯着腰在捞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6栋的杨阿姨在打捞小渠里的树叶。还有彭大爷,他在我们小区义务种了许多树,你看这梧桐树就是他种的。

  杨阿姨、彭大爷用行动给我上了一课。我是党员,不能落后。于是,我主动下楼跟大家聊天,捡垃圾,搞绿化,日子过得既充实又开心。

  去年6月,小区出现了新鲜事。每栋楼墙上都挂着一面党旗,党旗下面写着党员的名字,我的名字也在里面。每个党员亮身份,建立楼栋党小组;编网格,经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老百姓有什么事找党员,只要拿手机刷一下二维码,党员的信息就会显示到手机上,挺方便的。退休党员刘桂秋说:“党员就要做好榜样,群众都看着呢。”

“以后有事找党员”

  70岁的彭元清是建设街道操坪社区一名疾病缠身的老人。彭元清的家虽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一套二居室老房子,但是很干净。彭元清正坐在椅子上吸氧。见到记者,她很激动——

  早几天,几个党员来家里,问有什么心愿。我随便说了句,腿脚不方便,一二十年没到河西去看看了。没想到第二天,党员刘工开着小车来了,和谭书记一起接我们到河西逛,给我们拍好多照片,不要一分钱。河西变得好漂亮呀!

  我是真正的感动!回来后,许多人对我说,老彭呀,以后有事找党员,有心愿,我们帮你投进许愿树里。

  原来,最近社区设置了一棵许愿树,老百姓把心愿投进许愿树的信箱里,谭书记会把它发布在“西西微公益”微博里,就会有人帮你实现。我想到河西看看的心愿就是刘工认领的。

 “真做,实做,用心做,用情做”

  芦淞区委书记冯建湘对记者说——

  我们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区里有全省最早的党支部——八叠党支部,成立于1924年。搞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三个字:“建”“实”“新”。

  “建”就是要建机制、建网格、建组织。一年多来,我们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网络,将所有党员纳入网络,成立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确保了服务的长效性。

  “实”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把服务落到实处,不搞虚的。发放“一键通”手机、陪老人聊聊天、给老人做做饭、给学生辅导辅导学习……虽然是小事,但是老百姓真需要。

  “新”就是工作方法要有新意,党员干部要乐意,居民群众要满意。枫溪办事处七斗冲社区的“春雷爱心小屋”就很有新意,党员干部干得开心,老百姓非常满意。

  老百姓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要我们真做,实做,用心做,用情做,就一定能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去。(唐湘岳 杨晓江 段爱兰)

责任编辑:卢 阳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