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湖区南湖街道民北社区,只要谁家的刀钝了,谁家的自行车坏了,谁家的老人需要临时照看一下,居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请谢水木帮忙,因为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的事,他都不会拒绝的。
从2002年至今,老谢一手办起来的社区“雷锋角”已经存在18年了,在他的带动下,每个月的25日,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志愿者主动到“雷锋角”报到,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免费服务,今年78岁的谢师傅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活雷锋”“热心肠”。
今年年初,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民北社区“雷锋角”被迫停止“营业”,这可把居民们急坏了,几乎每天都有人打电话向老谢打听啥时恢复,持续了18年的每月固定“约会”,一时间被打断还真是不大习惯。
特殊时期磨刀难
前段时间,家住民北社区民丰一村的王老伯有点焦虑,因为疫情的缘故,社区里的“雷锋角”暂停服务,原本习惯了找“活雷锋”谢水木磨刀的他没了头绪。
疫情期间,大家几乎都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状态。“现在要找个磨刀师傅很难的,要找手艺好的就更难了,花多少钱倒是其次的。”王老伯说,他绕了大半个禾城,终于在别人的介绍下花了10元钱找了一位在菜场门口摆摊的磨刀师傅磨了两把刀,可回家之后的切菜效果让他大为失望,直呼“这钱算是扔水里了”。
左思右想,王老伯还是决定“厚着脸皮”去找一找谢水木。没想到,老谢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第二天,老谢到社区里做志愿者巡逻,王老伯早早地就在那里候着了,谢水木接过两把刀,只说了句“放心吧,老王”。
这个领“生意”回家的口子一开可好,老谢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居民交给他的磨刀“任务”,他照单全收,回家帮忙磨好,下一天再带出来。
谢水木是民丰造纸厂的退休职工,头发花白,长着两道眉梢下撇的浓眉,看上去总是笑呵呵的。有着几十年党龄的他对记者说:“大事做不了,做做小事,一样能够为他人提供方便,自己也很开心。”
年近八十的老谢风趣幽默,他说自己退休那会儿的体重才150多斤,现在已是200多斤,就是因为每天都活得没心没肺。记者采访时,民丰一村的居民都围了过来,大家七嘴八舌地为老谢点赞,有个居民说:“老谢愿意为这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奔波,真的很少见。”
最多一天磨96把刀
一张条凳、一只水桶、一块磨刀石,再加上一张标志性的憨憨笑脸,这是老谢出现在“雷锋角”的标配。“雷锋角”是谢水木在2002年办起来的,当时就有几个志愿者为方便社区里的居民生活,免费帮大家磨刀、修车。
谢师傅说,磨刀既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体力活。据他回忆,最多的一天磨了96把菜刀和剪刀,尽管是寒风凛冽的大冬天,他也忙得汗流浃背。
“过年前那阵子最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菜,刀不够锋利就没法切菜啊。”谢师傅说,许多居民受不了室外的寒冷,把刀拿来往老谢的摊上一搁,就立刻钻进屋去取暖了,而谢水木就一个人在那儿一停不停地“嚯嚯”磨刀,一天超过8小时不是什么稀奇事。
谢师傅的两只大手乍一看跟普通人没啥两样,可一张开就莫名地让人心头为之一颤,水泡、老茧遍布,甚至连掌纹和指纹都有些模糊不清了,这些都是他这些年免费为人磨刀留下的印记。
老谢磨刀态度好、手艺好是出了名的,他是怎么走上这条为居民免费磨刀之路的?
时间倒回到谢水木57岁那一年,当时还在工厂上班的他遇到了一次职业危机,“厂里要给年轻干部多些锻炼的机会,我就退下来了,一时间甚至面临下岗的问题。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就到市区一所学校去搞搞卫生、修剪绿化赚点钱。”
有一天,谢水木发现8把修剪草木的剪刀已经不锋利了,就拿到外面摊子上找师傅去磨。“当时,磨一把小一点的5元钱,大一点的8元钱,我开好收据找校长去报销,但校长迟迟不下笔签字,原因是之前负责修剪绿化的那人都是自己磨剪刀的,不花学校一分钱。”老谢至今都不会忘记那时的尴尬境地,他下定决心也要自己学会磨刀。
较真的老谢“踏破铁鞋”,在嘉兴觅得一位84岁高龄的磨刀师傅,他自掏腰包拜师学艺。学得手艺之后,谢水木就叫学校里的老师把自家和亲戚家的刀和剪刀都带来,他全部免费帮忙磨,他每天逼迫自己勤练手巩固技艺。
如今,谢水木免费帮居民磨刀,一年要磨掉两三块磨刀石,好一点的磨刀石和电轮要上百元,而这些开销都是他自己承担的。
居民们少不了谢师傅
2017年,东塔路片区被征收。2018年,在那里住了30多年的老谢夫妇也搬走了,但他的“雷锋角”仍是每月25日与大家不见不散,他也依然是居民们少不了的谢师傅。
目前,民北社区所辖的民丰一村还有8幢房子300多户人家居住,老谢总会在“雷锋角”活动当天赶回来,大家也都盼着他回来。在大伙的眼里,老谢就是万能的,他不仅会磨刀,还会修车、修水龙头、通下水道、换灯泡、扫车棚顶等等。
谢水木有一辆小三轮车,凡是社区搞文艺演出需要搬运道具,他就骑上这辆小三轮车一趟趟帮忙;哪家有东西要修,他就把全套工具装上三轮车去上门服务。
说起修车功夫,谢师傅笑称自己也是半路出家,“我曾花30元钱买了一辆老旧的自行车,骑了没多久就坏了,我拿去让修车师傅修,结果修车师傅觉得这辆车已经坏成这样了,没法修了。”谢水木不甘心,回家后仔细地琢磨起修车的事来,结果这辆自行车成了“教学车”,在它的帮助下,谢师傅的修车手艺越来越好。老谢掌握了修车这项技能后,就用来服务身边的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年,谢水木还与高龄孤寡老人刘老伯结了对。老谢每天都会去看刘老伯,给他带点菜,逢年过节还带着自己的孙子去帮老人家里打扫卫生。
去年年底,刘老伯在回家路上摔了一跤,当时正在附近浴室洗澡的谢水木被人喊了出来:“你家老刘摔倒了,还出了很多血,你快去看看!”在居民眼里,老谢已经是这个孤寡老人唯一的亲人了。
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老谢三步并作两步赶到事发现场,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一起送刘老伯去了医院。由于刘老伯年事已高加上摔得不轻,已讲不清自己的身份证、市民卡具体放在了哪里,而谢水木了解这一切,他主动折回去帮忙取了再来医院。看到自己最熟悉和信任的老谢在前前后后帮忙奔波,之前情绪不稳定的刘老伯渐渐平静下来,也愿意配合医生治疗了。
采访中,谢水木的话语中仍透着很多他那个年代人的印迹,比方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他获得过浙江省杰出志愿者、省级优秀志愿者等许多荣誉称号,民北社区“雷锋角”也在2019年被评为“嘉兴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但老谢对这些看得很淡,“这些都是大家看得起我,而能帮居民磨好一把刀、修好一只轮胎对我来说才是实实在在的。”
如今,在谢水木的带动下,“雷锋角”已不仅仅辐射民北社区,也时常到其他社区、街道去做志愿活动,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在不断扩散。
“老谢和其他几个骨干志愿者的年纪越来越大,精力也越来越有限,他们总有退下来的一天。”民北社区党委书记张昕亮说,希望能有“新鲜血液”补充到“雷锋角”志愿者队伍中来,年轻人更应该拿出热情,用一技之长去帮助有需要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