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秀红、霍秀花、霍秀兰
聋哑三姐妹致富不忘“娘家人” 带动百余名“绣娘”就业
助人为乐
内蒙古自治区
2020年8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霍秀红,女,蒙古族,48岁,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镇后堡村人,先天性聋哑人,一级残疾。2014年被被纳入建档立卡户。

霍秀花,女,蒙古族,46岁,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镇巨日合村村人,先天性聋哑人,一级残疾。

霍秀兰,女,蒙古族,42岁,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镇太平川村人,先天性聋哑人,一级残疾。

每当农闲季节,沉睡的北疆草原尚未完全苏醒,扎鲁特旗巨日合镇治兴村的雨霏巧娘专业合作社手工艺品制作车间内便已经热闹起来了,其中三名绣娘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忙着制作珠子绣挂件,理线、编织、串珠、打结……动作娴熟从容、一气呵成,她们时而看着手中制作的手工艺品,脸上露着笑容,时而抬起头看看身边的姐妹,始终沉默不语。她们就是合作社里小有名气的“霍家三姐妹”。

自强不息,她们是脱贫路上的“好榜样”

由于身体的原因,霍家三姐妹没有念多少书,长大后各自出嫁成家,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最初以耕种维持生计,只能靠天吃饭,生活不富裕。但她们不等不靠,不自暴自弃,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干。

大姐霍秀红出生70年代,作为家里的老大,从小就勤快能干,努力帮父母分担家务。1994年与丈夫张凤山结为夫妇。张凤山也是残疾人,耳朵听力不行,但是能说话,夫妻二人靠种地维持生活。随着儿子的出生,家里生活开支越来越大,一年下来只能维持一日三餐。2014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春风吹进了边远贫困的小山村,霍秀红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第一批扶贫资金给了4500元,她们买了基础母羊发展养殖,一年下来收入也显著提高,把原来的土房变成彩钢房。然而霍秀红觉得做贫困户并不光荣,总不能这么年轻就靠国家养活,必须靠自己努力尽快甩掉贫穷这顶帽子。

2015年6月,儿子考入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霍秀红高兴坏了,然而孩子念大学需要更多的费用,霍秀红和丈夫商量如何再找点致富门路来增加收入。丈夫思想保守,霍秀红反复给他做工作讲道理:“我们这么年轻总不可能就这样坐等国家救济,要趁年轻有力气多干点。国家扶贫不可能年年扶,扶贫政策没了还得靠自己。”丈夫头脑开窍同意做点副业,通过深思熟虑决定做豆腐。因为没有启动资金,村党支部和帮扶干部帮忙贷款买的豆腐机器。豆腐做的很成功,得到大家的认可,有时做两盘豆腐去邻村卖,现在村民都在微信上直接订购豆腐,她服务到位,哪怕要一块呢,也送货上门。人人都夸霍秀红有头脑,能干,比健全人都要强,她的事迹给贫困户带了个好头,也给全村人做了榜样。

二妹霍秀花、三妹霍秀兰也都是要强的人,她们除了种地、做手工,二妹每年春季还早早地孵些鸡苗、鹅苗、鸭苗出售到附近十里八村;三妹制作手工豆包,这些项副业每年都能为家里增加几千元的收入。

心灵手巧,她们是乐观向上的“巧绣娘”

霍家三姐妹踏实能干、心灵手巧,绣工、技艺均属一流,她们性格开朗,始终微笑着面对合作社每一位姐妹,然而,当你再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她们之间的交流或是她们与外界的交流,全都是靠手语、眼神和表情等肢体语言,因为她们是三名聋哑人,而且是先天性聋哑,从她们一出生,面对的就是无声的世界。先天性残疾,注定她们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这也使她们从小锻炼出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乐观向上、善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2017年,在旗内“产业—就业”双向联动的扶贫新模式的鼓励带动下,扎鲁特旗巨日合镇治兴村补充扶贫就业人群缺口,聚焦妇女群体为其量身打造“手工业+”绿色产业,在村“两委”班子及妇联组织的多方考察论证和旗政府的资金扶持下,雨霏巧娘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成立后,开拓“党支部+合作社+妇女之家+贫困户+残疾人”的经营管理模式,走出了产业拉手扶贫,带动贫困残疾人、贫困户创业就业的新路子。雨霏巧娘专业合作社成立,有手工编织、刺绣、钻石画等手工艺品制作。霍秀红带领两个妹妹勇敢的走出家门,拜师学艺,苦练打磨,付出了异于常人的辛苦和努力。老大霍秀红擅长手工类针编和编织,老二霍秀花擅长编织中国结和珠秀大小挂件,老三霍秀兰擅长做手工珠绣、针织。随着手工技艺一天天提高,三姐妹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她们用巧手绣出了好日子。

创业增收,她们是引领致富的“娘家人”

“我们姐妹很喜欢做这些手工的小玩意儿,没事的时候我们就过来,既能跟大家在一起热闹热闹,还能补贴家用,每个月能多挣900—1200元,我们虽然听不见也不能说话,但我们也想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一条致富的道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三姐妹用手语表达着传递着内心的喜悦之情。

随着不断地学习、摸索、创新,三姐妹的手艺越来越精湛,她们开始担当起合作社里“传帮带”的角色,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示范制作大家都看的懂,学得会。她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耐心地指导,绣娘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们“娘家姐姐”。

霍家三姐妹的故事广为人们传颂,加入到合作社的绣娘越来越多,雨霏巧娘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已助力168名“巧娘”实现稳定就业,其中残疾人就有58名,带动44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合作社不定期为邻近旗县村镇贫困妇女免费进行手工艺培训,为其拓宽创业途径、提供就业机会,现已拉动邻近地区500多名剩余劳动力创业再就业。

在无声的世界中,霍家三姐妹就这样一针一线绣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

来源: 内蒙古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