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庞
老农民40多年勤勤恳恳 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
助人为乐
陕西省
2018年5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在陕北黄土高塬的延川县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小山村,文安驿镇梁家河行政村。该村位于文安驿镇5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沟里。全村共443户,1187口人,过去是一个大队两个小队。

  张卫庞是该村一个普通村民,1949年3月出生于延川县马家河乡庞家河村,1969年作为上门女婿入赘到梁家河村。仅小学毕业的张卫庞同志,虽然是外乡来的,但他为人忠厚,处事宽容,吃苦耐劳,勤勤恳恳,邻里和睦,在艰难的几年内,深受该村欢迎,1973年被村民推选为第二生产队会计,仅有小学beplay官网app 程度的张卫庞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努力掌握会计业务,很快从业务及各个方面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并做到了百姓的充分信任,在他担任会计期间,精打细算,帐务上从未出现过差错,深受村民的拥护,在村民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

  那时候,他负责给村民们分粮,那个年代粮食就是农民的命,这可是个不小的权利,但他没有以权谋私,而是每次都把好的粮食优先分给村民,而分给自己的都是别人剩下的。为不占用出工时间,他都是利用午休跟晚上完成这项工作。高强度的农活加上长时间得不到充分休息,他有几次都病倒了。但每次不等身体彻底养好他又坚持由工了,按照他的话说“工分要挣,工作也不能落下,看到大家都按时分到粮,我也就踏实了!”

  1969年正是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教育的年代,16岁的习近平和其它14名北京知青来到梁家河插队落户,在当前艰苦条件下,他和这些知青为了改变该村的落后面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张卫庞同志是个热心肠人,忠实厚道,在那艰苦的年代把这些北京来的年青人引到自己家住,同吃同住,在共同的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难忘。那时候,习总书记在梁空河和他是一个生产队,共6名知青,天天起早贪在一起,共同劳动,知青做饭的灶房就设在他家一孔窑洞里,张卫庞爱讲故事,这些知青经常到他家聊天,时间一长,关系越来越近,彼此关系越发越密切,交流甚多。1975年在梁家河插队七年的习近平离开了梁家河,上了大学,临走时,送给张卫庞两条棉被,两件大衣,还有一个针线包。这个针线包是近平来插队时,他妈妈给做的,上面绣着三个字“娘的心”。近平给张送的棉被和大衣,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都用旧了,穿烂了,唯独那针线包,他一直珍藏着,作为友情的见征。保存了38年,直到2013年才捎给了县上,交给国家保管。

  1978年张卫庞被村民推选为生产队长,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起早贪黑,尽职尽责。每天他耍比其它社员早起一个小时,准备农具然后叫人出口工,带领群众打坝,选地,白天干,晚上夜战,每天奋战十几个小时,为建设农田基建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奖励。1980年,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调整产业结构,带头种植烤烟10亩,收入8000余元,成为该村“第一富户”后,他带领着全队开始种植烤烟,连续三年他们大队的收入都名列前茅,带领着全队走上致富之路。他还被评为烤烟生产先进个人,受到了政府的表彰奖励。1999年,他又带领着大家响应退耕还林政策,仅他一人就种植100多亩的林地,他们一个生产队就种植了1500多亩,占了全村任务量的70%。

  2014年至2015年本该安度晚年的他又办起个养鸡厂,为该村群众起了带头作用,使全村20多户都办起了养鸡厂,年收入平均万元以上,起到示范作用,先后受到政府3次表彰奖励,但他还没有因此止步。他致富不忘乡亲。

  2015年他又办起了苹果专业合作社,将它原有10亩果园进行科学管理,扩大种植面积。克服各种困难,请来技术人员,学习果树栽培知识,掌握管理技术,懂得科学管理。

  人生短短数十寒暑,怎样善待人生,雷锋有句话说得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样意识就是雷锋精神,他是可以永远流传并作用于物质躯体的永恒动力。

  张卫庞同志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骨子里渗透着与生俱来的真、善、美,他不平凡的人生精神,铸就了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品质,他的爱心与奉献受到人们的认可。2015他的专业合作社年收入5万余元,到2016年就到了40余万元,他毫不吝啬的把学到的先进技术传授给其他专业户,帮助他们给果树剪枝整形,杀虫,从来不计较个人报酬,一心一意带领全村共同致富。

  2015年习总回到了梁家河,听说了张卫庞的苹果专业合作社搞得不错,他拍着张卫庞的肩膀,询问他的生活及生产情况,他憨厚的回答道:“近平,我生活不错,有五亩坝地,种杂粮蔬菜自己够吃,还有这个果园,经济收入主要靠果园。”习总听了非常高兴,他说:“哎呀,卫庞你发了吧?走吃了饭我和你果园去看看”习总看后对村支书说:“张卫庞有干劲,有奋斗”,他创办苹果专业合作社的事迹受到了习总的好评。从此以后他的举动受到了习总的鼓励,给了他更大的动力,他信心更足了,决心在苹果产业的道路上,谋求更大的发展。但他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有意义。决心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专业户从145户发展到现在的375户,涉及周边各村镇如文安驿的白家源村、梁家塌村、周树源村、拓家川村、上大木村、孙家源村。带动了全县万亩果园的产业发展,使广大群众走上了小康之路

  无私奉献是张卫庞的人生品质,2016年由于合作社部分社员,刚开始加入。一是技术难题,二是资金问题比较困难。在技术问题上张卫庞组织大家实地传授,从剪技、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大家,不但没有收过一分钱的报酬,还自己掏钱给专业户每家购买资料,买书本。无论是深秋到寒冬腊月,他带领专业户社员到果园实地培训,从不叫苦叫累,不畏天寒地冻,默默无闻。在资金问题上合作社吕立卫,刘竹梅家庭贫困,资金无法周转,他把自己收入的钱拿出来2万元,解决这两户的金资问题,给他们消除了后顾之忧,他们对卫庞助人为乐的精神无比感动。

  2017年合作社村民王怀友不幸摔伤骨折,是张卫庞将他背回村里,救了他,住进医院,出院后仍需要在家养伤,王怀友躺在床上动不了了,其妻常年有病根本不能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办法。卫庞主动到王怀友家里说:你不要着急,安心养伤,果园的管理有我给你负责,不必担心。我会发动其他专业户来帮助你。当时,王怀友夫妇非常激动,见人就说卫庞这人心肠好,乐于助人。王怀友对卫庞说:“等苹果收入卖了钱,我给你开工资。不能让你白干,这样太难为你了,我们心里也不是滋味”。张卫庞严厉的说:“你把我看成什么人,如果想要你的报酬,挣你钱,你不会找别人。你摔伤骨折,误了很大的事,什么也干不成,并且住院治疗都需要花钱,你没有钱。我不会收你一分钱。放心吧!你果园管理的事情就交给我,耽误不了。”于是张卫庞,动员合作社其他人一起帮助王怀友克服了困难,完成了管理任务,又自己掏钱,给王怀友购买农药、地膜解决王怀友的困难。他的这些做法,对合作的社员鼓励很大,都对他的为人做事非常敬佩。

  从去年开始合作社的社员每户的收入平均在5万元。无人不晓,该村群众都夸他,是当代雷锋,是一头不计报酬的老黄牛。其中有个合作社社员叫王宏云,之前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年收入达到了16万余元,收入翻了几番,在张卫庞的带动下,不断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合作社来,使得规模越来越大,他也感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重,为了使群众能够共同致富,他又办起了苹果生产基地,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为此自己掏钱十几万,作为基地生产资金,为合作社做出贡献。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为他解决了各种困难。几年来,他也无私奉献自己掏钱为群众解决合作社技术资金问题,没少费力、费心。201年他为了解决苹果销路问题,自己掏钱到北京、杭州等地进行市场考察。由于他的苹果品质好,甜度高,个大质量好,打进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各大超市。被陕西品牌网评为先进生产者,收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打开了苹果销路,解决了合作社的后顾之忧,不再为苹果销售发愁。为全村共同致富创造了奇迹。为合作社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使全村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真诚,真挚的善举,见义勇为,他就是我们的身边助人为乐的beplay2体育官网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脊梁,说起他的这一做法,就在2014年该村吕能胜6岁的儿子,不幸掉进河里,深秋水温很低,他听见呼声,毫不犹豫跳进了河里,把小孩救出来,当时他完全忘记了自己也不会游泳,跳下去有生命危险,幸亏河水不是很深,刚刚淹没到他的肩膀,否则,他的生命就结束了。后来有人问他你不会游泳,竟敢下去救人。他憨笑说:“我听见呼声,看见了孩子在水中扑腾,脑子里只想这孩子就要完了,救人要紧,没来得及想什么后果。”他又说:“碰到谁也会这样做的”。他见义勇为的这一举动,受到了全村人的赞叹,人人都说他是一个既心好,又善良的老实人。当时,吕能胜夫妇拿出了家里仅有的800元钱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被张卫庞拒绝了。并且说:“谁看见当时的孩子生命垂危,都会这么做的。”感动的他们夫妇二人泪流满面,张卫庞是该村的一个上门女婿,外乡人,但他在村里几十年来深受全村人的尊重,他勤奋、诚实,从来不和别人争高论低,凡事都是以宽容、大度之心,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当地群众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大好人。

来源: 陕西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