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简介:刘文贵,男,1929年8月生,中共党员,利辛县商务局退休干部。杨秀荣,女,193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利辛县糖酒公司退休干部。
事迹简介:在建党九十六周年前夕,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老党员刘文贵、杨秀荣夫妇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万块钱,一半通过组织部门以特殊党费的形式,助力党领导的脱贫攻坚事业,另一半则以普通市民身份,以扶贫款的形式捐献给县里的扶贫部门,体现了两位老党员的忠诚担当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正文:
一份特殊党费,一颗初心不改;一份扶贫捐款,一颗赤子之心。
在建党九十六周年前夕,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老党员刘文贵、杨秀荣夫妇把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万块钱,一半通过组织部门交纳特殊党费助力脱贫攻坚,另一半则以普通市民身份捐献给县扶贫部门,用于当地精准扶贫事业,体现了两位老党员的忠诚担当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不忘初心 耄耋夫妇交纳5万特殊党费
2017年6月2日,89岁老党员刘文贵与85岁老党员杨秀荣夫妇来到利辛县县委组织部,郑重地将5万元特殊党费交到组织部干部手中。
刘文贵今年89岁,195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秀荣今年85岁,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都是80多岁的老人,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受组织的培养,现在想为党和人民再做点工作,但已力不从心,只能为党的事业尽点微薄之力。”刘文贵老人缓缓地道出自己交纳特殊党费的初衷。
刘文贵1990年从利辛县商业局退休,杨秀荣1986年从利辛县糖酒公司退休,夫妇俩退休后,始终关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了解到全国上下在党的领导下,正在投身于脱贫奔小康、实现中国梦的宏伟实践后,在看到脱贫攻坚的号角越来越响,力度也将越来越大时,老俩口便一直想为此着做些什么,以尽两位老共产党员的义务,表达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最后,考虑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有不少困难群众需要帮助,刘文贵、杨秀荣夫妇商议决定,以交纳特殊党费的形式,为国家脱贫攻坚事业作一份贡献,为党尽一份绵薄之力。
“人虽然退休,但思想上不能掉队。众人拾柴火焰高,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发光发热’,更何况是像我这样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老干部。”刘文贵的这席话让现场干部深受教育和感动。
“刘文贵夫妇通过交纳特殊党费的做法,表达了老同志对党的一份心意,也是为我们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利辛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飞深受感动地说。
目前,这笔5万元特殊党费已上缴到中组部。
赤子之心 老党员夫妇再捐5万扶贫款
以党员身份交纳特殊党费助力脱贫攻坚,显现出刘文贵、杨秀荣两位老共产党员的不改初心;而以普通市民身份将5万元捐款交到县扶贫局,专门用于支持利辛县精准扶贫,则让人感受到老两口滚烫的赤子之心。
6月8日上午,在交纳5万元特殊党费的第6天,刘文贵、杨秀荣夫妇又来到利辛县政府办公室,以普通市民的身份,亲手将5万元捐款交到县扶贫局干部手中,专门用于支持利辛县的精准扶贫工作。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利辛县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时刻牵动着刘文贵、杨秀荣老俩口的心。
“我要为家乡精准扶贫工作尽一份力量。”摘掉“穷帽子”,早日脱贫,与全国人民一同实现全面小康,是在利辛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刘文贵、杨秀荣老人的夙愿。
“我和老伴都是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为党、为国分责,是尽我们党员的义务和本分;扶贫是全民参与的事,利辛这方水土培育了我,我和老伴为利辛的精准扶贫事业捐款,力所能及地回报父老乡亲,也是尽一名市民的社会责任。”刘文贵的朴素话语显示了他浓浓的家国情怀。
“对你们在耄耋之年、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能慷慨无私、扶危济困的高尚品德表示由衷的敬意。”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荀凤飞代表县政府对刘文贵、杨秀荣老人的善心义举表示感谢。
目前,这笔5万元扶贫爱心捐款已由县扶贫局统筹安排,并将资金用途第一时间向老人通报。
守静不争 可爱老人要留大爱在人间
“我和老伴现在能退休在家无忧无虑,安享晚年,这一切都是共产党给的。”在特殊党费交纳现场,刘文贵老人谈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工作经历,说到了党对自己的培养和爱护。
刘文贵1928年8月出生于江苏丰县,1951年4月,他投奔在阜阳苏集区工作的同学,到区委民警班任司务长。由于识字有beplay官网app ,善于理财管理,很多人干不好的司务长,在他的打理下,每月财务还略有结余。
10个月后,民警班解散,由于工作突出,刘文贵被安排到乡里做材料员。同样因为工作突出,他于1953年提干,任苏集区宣传干事兼任组织干事,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老伴杨秀荣就是那时认识并走到一起的,杨秀荣党龄还要早一年。
1965年利辛建县时,刘文贵作为首批下派干部,到县委宣传部任干事。之后,他参加过青阜铁路的修筑,担任过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胡集公社副书记、县地震办公室主任,1980年调任县商业局副局长。由于组织部门的工作失误,刘文贵当时由正科级干部轮岗到副科级岗位,但老人没有说什么,直到退休时才恢复正科级待遇。
刘文贵、杨秀荣老两口的家,位于原商务局家属院的一个只有几十平米的小院,为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砖瓦房。大门虽然老旧、地面虽然还是红砖,但小院里干干净净,月季正值花期,歪脖子石榴树上,小花儿含苞待放。房间内依然是20年前的装饰,家具简单破旧,室内墙皮脱落。卧室连地板都没有铺,至今还是水泥地面。
刘文贵老人不但血压、血脂、血糖偏高,还有轻度脑萎缩;老伴杨秀荣患有低血糖、心脑血管疾病,腿部也有毛病。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刘文贵杨秀荣老人主动搬到了养老院生活。家中有事,才临时回老房子住几天。
在养老院,刘文贵、杨秀荣老人每人每月要交纳1400元费用,共2800元,他们每月退休金5000余元。刘文贵、杨秀荣育有5位子女,最小的独子今年48岁,是县糖酒公司下岗职工,两个孙子都在上学。用刘文贵的话说:“现在衣食无忧,生活上还能贴补儿孙一些。”
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老人对捐款一事却没有丝毫犹豫,这是他们俩长久以来的心愿——“不管钱多钱少,为党和政府的扶贫事业捐一部分,给儿孙留一部分,自己应急有一部分就行了。”
除了这次交纳的5万元特殊党费和捐给利辛扶贫事业的5万元爱心款,退休后的几十年里,家境并不宽裕的夫妇俩始终不忘党员本色:老年学会慰问贫困家庭活动,他们捐款4000元、老年公寓改造,他们捐款5000元……夫妻俩积极参与社区、老年学会组织的活动,并带头行动、乐于奉献,发挥了老党员的模范作用。
刘文贵说,他和老伴的身后事都计划好了,已经把遗嘱写在了笔记本上——死后不开追悼会,移风易俗,骨灰就撒到西淝河里。“自己在利辛县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这里就是自己的故乡。”
虽然我们都不富裕,但与那些贫困家庭相比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刘文贵的儿子刘武说,“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