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宗梅
九旬“鞋垫奶奶”心灵手巧 16年做3万余双鞋垫送乡邻路人
助人为乐
河南省
2017年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蒋宗梅,女,汉族,1925年5月出生,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七五村村民。

  从2000年开始,她每天手工制作鞋垫,全部免费送给路人和乡邻,坚持16年从未间断过,累计送给乡邻3万2千余双鞋垫。

  她今年91岁了,心态豁达开朗,身体硬朗,爱清静,平时自己独居小院,儿孙子女、街坊邻居时不时来看望她,送些家常饭,唠唠嗑,顺便也拿几副鞋垫,这是老人日常的生活。

  每次有人走进小院,都会高声喊着:“蒋奶奶我来了……”,她一边应着一边从房间里走出来,要是乡邻的人来了,她光听声音就能知道来人是谁。不大的院子里老奶奶总是自己收拾的井井有条,她招呼着来人坐在院子里聊天,夏天的院子也不会热,一棵老榆树帮老奶奶撑起了一个天然的凉棚。东屋的门总是敞着的,里面不大,缝纫机、剪刀、针线、布板、废旧布,还有两箱子鞋垫,这是她的工作间。

  要是有人问她为什么做鞋垫,她总是这么说:“岁数大了,干不了别的,做点小活,还能帮衬点别人。”老太太声音洪亮、头脑清楚,干起活来手脚一点不含糊,用剪刀将需要的材料进行裁取,再用浆糊将碎布糊成一个大布板子。等晾干后,就拿出鞋垫模子放上去,对着剪下来,衬上好布缝上边,最后再用缝纫机缝出密密的针脚,一只精致的鞋垫就“出炉”了......

  当年蒋宗梅嫁入宋家时,婆家一贫如洗,但她凭着坚强的性格,和丈夫一起奋斗,扛长工,种田地,在艰难中硬是撑起了三间房。老太太养育了6个子女,现在已经是60多口人的大家庭。年轻时,她在农田里劳作,回家里操持家务,勤勤恳恳,领着一家人不容易。老人60多岁时,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慢慢的从小院里搬了出来;慢慢地,孙子孙女也已长大成人,工作在各行各业,她总是不厌其烦的教育儿孙子女努力学习、安心工作。

  老人有手艺,心灵手巧,也闲不住,经常帮别人家做小孩子穿戴的鞋子、帽子、老式衣服,老手艺深受邻里的欢迎。七十多岁时,老人干脆搬出了自己的老家当——制扫帚、编小篮、做鞋垫的各式器具,开始了自己做鞋垫的“事业”,至今,她已经坚持了16年,也送出了16年的鞋垫。听老人已年近五旬的孙子说:“俺奶奶一年最少得做2000多双鞋垫。”这么多的鞋垫老人全都拿来送人,不收取一分钱,老人常说:“不要钱,俺不图钱!”这件看似不大的事,却感动了很多人。

  家里人看到她一年到头忙着做鞋垫,腊月二十八还舍不得歇一歇,便把她干活的剪刀、针线、缝纫机藏了起来,结果老太太躺在床上不吃饭,这一招就让他们这些晚辈不得不“举手投降”。有时做鞋垫做累了,老太太就坐到门口,看谁从这儿路过就招呼人家来拿鞋垫;有的时候,还拿着做好的鞋垫给周围的邻居送过去。老太太名声在外,附近三里五村的乡里乡亲也经常来找她要鞋垫。

  老太太常说:“谁买个新鞋,如果号买大了,来到我这,给他拿个鞋垫放里面就行了,谁来我给谁,谁要我都给。”尽管老人生活并不富裕,但老人不要钱,更不图钱,靠每个月170多元的养老金,和儿女、孙子、孙女也给她的零花钱生活。她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能干活俺高兴,看见别人垫上俺做的鞋垫,俺更高兴!

  一双双带着老人温暖的鞋垫,更是让穿着它走在远方的人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久而久之,只要有外出求学、打工的年轻人,出门之前一定要到老奶奶家坐一坐聊聊天,再顺便带走几双鞋垫,一部分自己用,一部分作为“土特产”送给亲朋好友,总觉得这样出门才安心。

  老人送鞋垫给年轻人时,常说:“垫着我做的鞋垫,走路稳当,好比建房子,地基要建好。走路要稳当,做人要踏实”。村里的董道杰在美国留学博士后,他父母每年都要专门过来拿几双鞋垫给他寄过去,董道杰打来国际长途夸鞋垫垫着舒服,老太太听说后,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说道:“我做的鞋垫出国了”。

  2013年,邻村的刘文峰考取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欣喜之际他和父亲专程来向老奶奶要鞋垫,说:“垫着老奶奶做的鞋垫,出门办事安全、稳当,能记着家乡人的期望”。

  蒋老太勤劳要强,不喜欢出名,可她现在却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村里人提起老人都竖拇指说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后辈都很自豪。他们都把老奶奶当成自己的榜样,一家人和和气气,总是盼着逢年过节能聚在一起热闹。

  如今,蒋老太虽然91岁了,但仍闲不下来,爱干活。16年来,她做了三万二千多双鞋垫,也送出了三万二千多双鞋垫,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虽然她没什么beplay官网app ,可是她却用这样助人为乐的行为感动着他人,影响着她的后辈,自己也收获了健康和快乐。

来源: 河南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