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
敬老院年轻院长用爱托起老人们的幸福
孝老爱亲
四川省
2019年4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张巧,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88年9月,义新敬老院院长。

  她是一名年轻美丽的女大学生,放弃繁华的城市回到镇下从事孝老敬老事业,为老人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关怀,努力营造老人安享晚年的温馨家园,被老人誉为“好女儿”。创立“院民自治”,将敬老院变成老人的乐园,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馨,用人间至孝诠释了“孝老敬老”的真谛和精髓。

  从“丫头片子”到“美女院长”

  2011年底,义新镇党委政府根据市民政局相关文件要求,公开招聘敬老院院长,张巧从十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如果我是院长,将如何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彰显了她独特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得到了考评同志的一致认同,从参加竞选的6名同志中被成功选聘为义新敬老院院长。

  其实在竞选前,张巧也曾多次到敬老院了解环境,并尝试与敬老院的老人沟通。她了解到老人们大多数都性格孤僻、自私、自卑、偏执,对社会有较强的抵触情绪,难以和人沟通,对人对事都缺乏一个平和的看待眼光,而且敬老院的环境虽然通过灾后重建有一定的改善,但是老人们依然延续了以往在农村的生活习惯,物品堆放较杂乱,设备也很简陋。这些都让张巧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年轻不服输的个性更让她坚定了去战胜、去解决、去努力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2012年元旦,张巧在敬老院上班的第一天,老人们对她十分戒备,态度也很不友好。但张巧却没有轻易放弃,耐心地与老人们慢慢磨合、相处,倾听每一个老人的故事,对他们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她想给这个幽怨的小院增加点节日气氛。她请来电工,接通大门电源,牵引和安装院门口的两盏红灯笼。瑟瑟寒风中,没人给他们递一杯热水,没人帮着扶一把凳子;中午吃饭时间,也没人友好地喊她一声。她觉得,陌生环境里,自己好像做任何事都显得十分多余。

  张巧明白,院内老人大都具有自理能力,如能发挥老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她理想中的“院民自治”。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巧和工作人员一道,一边鼓励老人生活自立自主,一边帮助老人做些他们做不了的脏活、累活、苦活和力气活。为打消老人疑虑,赢得老人笑脸,张巧根据院内工作特点,挂帅成立了护理小组,专门照顾生活困难的老人,清晨打扫卫生,送去洗脸水,傍晚为老人洗头、梳头、剪指甲。每逢传统节日,张巧都要组织举办仪式,跟镇风民俗一样,放鞭炮、守旧岁,吃粽子,品月饼,甚至代老人探亲祭祖。她还把老人们的生日一一记录下来,在老人的生日当天组织人员为老人订做生日蛋糕,下一碗长寿面,打2个荷包蛋,送到老人面前。

  为进一步了解老人们的经历,张巧一一前往老人原来生活的村社,仔细查阅老人的档案,熟知老人的过去,以便针对性的服务。“青春没有地平线,工作也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做得好,你就贵气,你就高尚”。张巧的话简单易懂。两年多以来,敬老院内亲情四溢,充满了无限的青春与活力。老人们不再喊她“丫头片子”,“美女院长”的雅号也很快传遍了整个义新镇。

  从“肩挑重任”到“收获爱心”

  孝敬老人需要足够的爱心和体力。而张巧面对的却是一群老人。如果非要将责任和爱心称出重量的话,张巧孱弱的双肩就是一座山,一座承载爱心的博大脊梁。

  2013年腊月间一个周末的下午,张巧接到医院的电话,说住院老人梁义发中午3点离院后一直未归。张巧第一反应是老人走失了。张巧赶紧联系了医院相关负责人,请求他们协助寻找,并考虑报警。

  对于一直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说,江油市城区无疑是一座迷宫,加之6点半后,城市能见度越来越低。梁义发老人生性胆小,平时不善与人交流,也不会主动与人搭讪。张巧担心他不会问路,更不会寻求帮助。在了解了老人出门后的去向后,她就到周边商铺逐个寻找,挨个问,跑遍了江油城市的大街小巷,两小时后,一无所获。张巧一直在想:老人是不是在哪里摔倒了?会不会被车撞上?老人又冷又饿怎么能挨到明天……直到深夜十一点半,她得知梁义发被两名警察找到,正在送回医院的路上。张巧站在寒冷的大街上,眼里包裹了许久的泪水夺眶而出,看着昏暗的灯光,忽然感觉整个城市变得无比亮堂。老人安全了!这是张巧当时唯一的念想。

  2013年的夏天,老人冯存才突发脑溢血,张巧和院内工作人员即刻赶往医院。得知老人的情形非常危险,得马上联系到老人的亲属。张巧记不清打了多少个电话,劝说亲属们来见老人最后一面,可老人的亲属都以“忙”字为由推脱了。晚上8点过,冯存才老人安详离世,医院显得冷清无比。这件事对张巧的触动很大,她一直在想,亲情原来是这样奢侈的东西。她暗下决心:老人亲属们不给的,自己给,旁人不愿接受的,自己接受。她在工作笔记中这样写道:“院长一职寄予了我太大的信任和责任,只有让老人没有孤独感、冷落感和焦虑感,自己才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人!”

  敬老院是被一种名叫太阳花的花朵簇拥着:院内整齐的宣传栏里写满了太阳花;每间房屋的墙面上奔放着太阳花;每位老人的房门口盛开着太阳花。这是张巧特意安排的,她理解的太阳花,是向着阳光照耀的地方开放的,看见这些太阳花,仿佛看见了阳光,见到了希望。张巧能做的,就是让老人们生活在阳光照耀的地方。她说:“我不能让“吃饭”只为老人填饱肚子;不能让“穿衣”仅为遮羞避丑的布料;不能让“住所”单是钢筋水泥的建筑物;不能让“医疗”作为麻痹疼痛的工具;不能让“丧葬”只是执行政策的简单形式。”张巧这么在说,也这么在做,她也没想到,她的敬老院和太阳花的品质竟是如此贴切!

  从“爱美姑娘”到“幸福担当”

  张巧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喜欢照镜子,钟情漂亮的发饰和新衣服。然而,集合了这样一个偏执性格的老年群体,张巧有时候也是无奈、厌倦和焦躁的。

  2014年12月,张巧意外地接到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栏目组的电话,栏目组被张巧和敬老院老人们自强自立乐观的生活态度打动,邀请他们上节目。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一袭白色雪纺衣搭配着碎花裙的张巧唱起了暖心歌曲《春暖花开》,在她的背后,15位敬老院的老人拿着向日葵的花朵当起了伴舞。好听的歌声与精美的伴舞赢得了台下无数掌声。节目表演结束后张巧为大家讲述了她和老人们的故事。”

  张巧说,咱们敬老院的老人们都很时尚、都很有活力。虽然年纪比较大,但个个都是院里的顶梁柱。院里有个占地50多亩的开心农场,种地、养殖都难不倒他们。最近流行撕名牌游戏,老人们紧跟时尚,在后背贴了“名牌”,写着“生活组”、“护理组”、“纯耍组”、“清洁组”等字,大家玩的不亦乐乎。“他们现在过得很开心,但很多人几乎从没有走出过江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所以我的梦想是带他们出去看看。”

  张巧的讲述感动了在场的嘉宾和观众,但考虑到老人的健康与安全状况,最终抱憾离场。但为老人圆梦的这份热心和善良感动了《中国梦想秀》栏目。在节目录制后的第二天,栏目组特意安排老人们游览了西湖风景区,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61岁的刘平激动地说,“谢谢张巧娃,带我们出去了一趟,上了电视、看了西湖,我的梦想实现了,真是太幸福了!”

  冬去春来,义新敬老院的老人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他们在张巧编织的“花园里”变观念、变想法、变脾气,个个成了守纪律、讲文明、说团结、道奉献的“老年主角”;而一直不变的,是张巧爱老敬老的那份执着,是赋予老人的深厚感情,是年轻向上的蓬勃朝气,是共产党人的无私情怀……

来源: 四川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