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阿锁
电梯匠人17载完成40多项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敬业奉献
上海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640.jpg
人物故事:

  潘阿锁,男,1983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上海某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梯研发部副部长。潘阿锁从事电梯行业17年,独自完成40多项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获得22件授权专利,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2017年,他成功研发10m/s超高速和层间距可调节双层轿厢智能电梯,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潘阿锁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等荣誉。

“学徒”蜕变成“工匠”

  潘阿锁出身于江苏盐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因中考发挥失常,他选择去技校学一门手艺。认真学习机械理论与实操的同时,还考取了相关证书,并在录取率仅有5%的情况下,最终高分进入南京工程学院,圆了彼时未实现的大学梦。毕业后,潘阿锁选择到上海打拼,入职闵行区浦江镇的某电梯公司,沉浸在电梯研发的世界里。随时向工程师、老师傅们请教,午休时捧着专业书“啃”,下班后在宿舍里记笔记、抄重点……5年时间,他把所有类型的电梯都钻研了个遍,也为自己从一名“学徒”蜕变成真正的“工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技术,只有传承下去才有价值。”电梯维保属于高危行业,一线职工收入有限、社会认可度低、考级限制多,导致许多工人很难在这一行长期坚持。面对这一“症结”,潘阿锁运用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一方面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 职工创新实验室,还兼任上海闵行区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讲师。通过这些渠道,开展电梯行业协同攻关、技术交流、专业培训。每年为企业和社会培养200多名电梯行业技术人才,解决电梯行业产品售后服务人才紧缺的难题。

“梯升”生活品质

  老房加梯是一项民心工程,如何让更多老人告别“爬楼时代”成为潘阿锁的研究重点。2019年,针对老楼加装电梯的底坑深度本身普遍存在不足,潘阿锁发明了电梯机械阻止装置技术,使得电梯井道底坑深度降低了50%以上,成为加装电梯推进最核心的技术支撑。同时,他还深入社区,用居民“听得懂”的语言解释加梯政策、施工方案,逐一打消居民们的顾虑,并争取低层居民住户的支持,帮助更多居民圆了电梯梦。随着电梯需求量增大,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也相应增加,潜在的出错概率也会加大。他敏锐地发现,若将设计图纸标准化,能显著减少工作量和出错概率,更可以进行参数设计开发,以满足电梯行业内的多元化需求。于是,在日常工作中,他不仅身体力行地做好图纸标准化,更是带动设计人员开展图纸标准化设计,为更多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入“住有优居”提供技术保障。

 匠心引领行业先锋

  2020年2月25日,一段工作人员乘坐无接触式“声控电梯”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视频中,一名身着制服的男子通过语音指挥电梯启动,并顺利到达8层,其间未按任何按钮。之后,这种无接触式电梯被网友称为“最强电梯”。为了满足疫情期间要尽量避免接触电梯按钮的需求,该款电梯的设计团队完善了尚未普及的声控电梯的语音识别系统,并成功将声控电梯运用于北京小汤山医院、湖北宜昌第二人民医院,而这个设计团队的带头人正是潘阿锁。

专利发明解决痛点

  当面对大多数办公楼以及商场电梯速度都在3m/s以下,高速电梯研发技术由国外垄断、价格居奇的困境,潘阿锁就立志一定要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电梯。他带领团队深耕新梯研发领域,2017年完成了40多项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其中最为突出的成果是完成了10m/s超高速和层间距可调节双层轿厢智能电梯的研发。经过各项测试,这一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在层高不同的大楼间使用双轿厢的难题,一次运输双倍客流,既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又能节省建筑空间,可以节省900多万元引进费用,并已经运行超过5年。对国内电梯行业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突破。

  从曾经的学徒到如今的工匠,潘阿锁能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他始终心系着行业的未来,离不开他多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即使在取得众多研发成果后,他仍愿意去挥洒汗水踏踏实实拧好每一颗螺丝钉。潘阿锁说:“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具有螺丝钉的钻研精神,在创新和传、帮、带等工作方面,要专心致志,凡事多做0.01,力争把每个细节都做到卓越不凡,做到最好!”(责任编辑:周胜武 顾艳丽)

来源: 上海市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