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荣,女,56岁,安徽寿县人,党员,现任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从医30载,周敦荣不断探索提升医疗水平,待患者如亲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救死扶伤的职业誓言,在岗位上默默躬耕,书写平凡岗位上的非凡人生。周敦荣先后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危难关头的奋不顾身只为挽救生命
2013年底,禽流感流行肆虐,阳江地区相继出现几个重症病例,周敦荣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重症治疗组组长。
12月18日晚,1例重症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严重肺水肿、严重低氧血症,生命危在旦夕,整个地区卫生健康系统的目光都集聚在收治医院ICU的办公室内。然而省里的支援专家要第二天才能抵达,在此之前治疗组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诊治,作为治疗组组长的周敦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我要尽力一试,再保守下去,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危险。”她守在患者身边,不断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慎重调整呼吸机参数及其他治疗方案。当病人的肺水肿开始减轻,血氧开始上升,值班护士看到滴水未进的周敦荣满脸疲惫,劝她去休息一会,却被她婉言拒绝了:“现在给予呼吸支持条件非常高,患者面临着极高的气压伤风险,我们还要对病人继续观察,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整整一夜,周敦荣的精力完全集中在患者身上,监护仪器上闪动的数据时时刻刻印在她的眸子例。她在病人床边站了近9个小时,直到患者的病情趋于平稳。
日以继夜的执着背后只因真情守护
杂乱的脚步声、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往来匆匆的车辆......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发生的一幕幕,让人感到不安。
“周主任,我们接到了3名高度疑似病例!”
2020年1月23日深夜,周敦荣接到这么一通紧急电话。正准备入睡的她,瞬间清醒,套上衣服便赶往医院。那天夜里的会诊和病例讨论,直至凌晨5点才结束。然而,清早7点,周敦荣再次返回医院,“我心里总想着患者的情况,睡不着,还不如早点回来看看能安心些。”次日,大年三十,她正式调任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的综合病区主任,挑起阳江市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的重担。
一天凌晨,周敦荣摇摇晃晃地走出更衣室,一个趔趄险些摔倒,身边的同事连忙把她扶住。
“不累不累,我撑得住。”她嗓音沙哑地回应着同事的关心。那时,她已经连续加班十多个小时。
就在前几日,一对年逾60的夫妻入院后病情加重,部分指标已达危重型。“虽然病人的肺氧合功能极差,但无其他脏器功能损害,可以暂不插管上机,但需做好一切准备,准确把握插管时机,及时插管。”经反复讨论,专家组决定采用上述应对措施。
其后的一段时间,插管与否成了周敦荣最头疼的问题。“插管,虽然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在其有低血压等基础病史下,无疑增加了并发症和细菌感染风险,也会加重病人痛苦;不插管,一旦病情再度恶化,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她解释说。为此,医疗团队做了两手准备。周敦荣先调整诊疗方案,24小时床旁值守,病情一旦变化以最快速度插管。“那段时间睡眠都很浅,只要手机一响,马上清醒。”
2020年,周敦荣及其团队共收治了1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重症病例,均痊愈出院。
新冠肺炎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容易感到恐惧、焦虑,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周敦荣为了更好地安抚患者的情绪,主动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他们,让他们有需要随时打电话。
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周敦荣坚信,作为医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更需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奉献精神。(责任编辑:周胜武 姚卓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