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木
坚守新闻一线25年 生命定格在工作一线
敬业奉献
安徽省
2021年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张跃木,男,1978年10月出生,2020年9月11日去世,中共党员,泗县融媒体中心制作部主任。

  事迹简介:2020年9月7日中午,42岁的张跃木在加班赶制专题片时突发脑淤血,不幸于9月11日去世。他是爱钻研的融媒体记者,是爱“较真”的“张导”,是爱“出头”的热心人,也是爱“缺席”的爸爸。2005年至今,他获奖作品多达二十多部,其中电视专题片《忠诚》《用生命践诺的中国好人》《“愚公”新说》《镌刻在扶贫路上的心碑》《逆行青春》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他个人制作的快闪作品《祖国我想对您说》获2019年安徽省总工会一等奖;电教片《扶贫扶到点子上》《数字背后的审计故事》入选“全国优秀电教片”;快闪作品《我和我的祖国》被“学习强国”等平台采用,累计点击率高达三百多万次。

  2020年9月7日中午,42岁的张跃木匆匆吃了两口饭,便第一时间赶回单位,在加班赶制专题片时突发脑淤血。同事上班以后发现了已经接近昏迷状态的他,立即联系120将他送往泗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不幸的是,在ICU病房里的四天四夜并没有能够挽回张跃木的生命,9月11日,他永远地离开了。

  在病发前的两小时,张跃木还与同事相约当天下午拍摄专题素材;在病发前的一小时,他在同事那里“讨了”两块面包,笑称要当作采访时的“干粮”。病发时,趴在工作台上的他很快就失去了意识,他被送去医院的时候,编辑室内制作台的屏幕上还闪动着他尚未制作好的专题,他使用的无人航拍设备和工作手机还处于充电的状态……“等到‘十一’长假一定要好好休息。”这句挂在嘴边的话终究成为一句空谈。

  他“走了”,把最后的身影留在了挥洒过青春的“战壕”;他“走了”,把最真挚的情感留给了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他“走了”,把最深的遗憾,留给了父母、妻子和一对女儿……

  爱钻研的融媒体记者

  张跃木,1978年10月出生,1995年7月参加工作,2012年7月入党,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制作工作,2015年频道制改革后任职泗县县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副总监。2017年6月挂职中共泗县县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副主任。2020年4月任泗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制作部主任,承担专题汇报片、大型活动策划以及城市形象宣传片、快闪新媒体等制作工作。工作25年来,张跃木始终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干事之基,他深知要想在平凡岗位上铸造非凡业绩,一刻也离不开精湛的专业技能。

  刚参加工作时,张跃木在新闻部工作,为了能充分了解摄像机的功能,他拿着说明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充分把设备功能最大化地挖掘出来。在新设备的应用上,他总是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顺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他自己掏钱购买当时走在前沿的“新家伙”——航拍无人机、滑轨等设备,新型技术的运用让新闻采编及专题制作开始了大步的跨越。爱钻研的劲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2005年至今,由他参与创作的电视专题作品在省、市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评比中屡获佳绩,获奖作品多达二十多部。其中电视专题片《忠诚》《用生命践诺的中国好人》《“愚公”新说》《镌刻在扶贫路上的心碑》《逆行青春》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他个人制作的快闪作品《祖国我想对您说》获2019年安徽省总工会一等奖;电教片《扶贫扶到点子上》《数字背后的审计故事》入选“全国优秀电教片”;快闪作品《我和我的祖国》被“学习强国”等平台采用,累计点击率高达三百多万次。

  爱“较真”的“张导”

  在泗县融媒体中心,同事都称张跃木为“张导”,在大家眼里,他就是拿起笔能写、扛起机器能拍、进机房能剪,集编、导、摄、制等多项技能于一身的“多面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是张跃木经常对同事说的话。电视新闻作品后期制作过程繁琐、费时费力,需要对大量的视频资料进行熟悉掌握,并作出合理调度使用。高度近视的他,经常强忍着电脑强光的刺激,在海量的视频数据库中一点一点搜索,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新闻部工作的时,有一次张跃木和同事审核刚做好的视频新闻,发现其中有一个画面大概有0.1秒的“黑影”,因为返工很麻烦,同事便说:“这么短的闪烁一般人都看不出来,片子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瑕不掩瑜嘛。”张跃木听后却板起脸说道:“出来的新闻作品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观众负责,再小的问题都要改!”当时采用的还是带式的编辑技术,浏览视频画面没法回看和快进,张跃木就把视频从头导了一遍,找准“病灶点”进行了修改完善,又认真校对两遍这才放下心来。

  为了拍摄精彩而生动的镜头,每次出门采访,他总是随身带着摄像机、三角架和航拍无人机这“三件宝”。尽管很吃力,但他时刻都为拍摄出最佳的画面、保证最佳的新闻作品效果做准备。2010年,张跃木和同事刘beplay官网app 到丁湖镇拍摄沱河保护区的宣传片,为了选取最佳拍摄位置,他们扛着沉重的摄像机走了三十多里路,直到下午四点都没顾得上吃午饭。当看到湖上有一艘小船,张跃木提议到船上拍摄,可二人都是“旱鸭子”,从来没有坐过船。为了防止脚下打滑,张跃木就把鞋子脱下来,全然不顾深秋时的寒凉天气,在一叶扁舟中调光取景,最终拍摄出沱河碧波夕照的绝美画面。

  爱“出头”的热心人

  无论是顶着酷暑的挥汗如雨、冒着严寒蹒跚前行,还是伴着星光的通宵达旦,和同事在一起并肩作战时,张跃木总爱冲在前面。

  在拍摄《“愚公”新说》时,一起拍摄的同事临时接到别的工作任务,张跃木说:“你放心去吧,这边都差不多了,有我在保证耽误不了。”为了能充分展现大庄镇新刘村七位老汉义务护路、修路的高尚情怀,张跃木在将近40度的高温下,扛着摄像机随着老人的三轮车一路小跑地跟拍,还因此中暑,差点晕倒在路旁。

  在包保村参与秸秆综禁工作时,张跃木帮农户运送粮食、清理秸秆,成了一个干农活的“好把式”。劳动的过程中,他偶然间捡到手机和钱包,便立刻将物品上交给村里,并最终物归原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张跃木和同事们顶风冒雪冲在第一线,用镜头记录下抗疫一幕幕感人的画面,用一个个科普专题视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他对一起参与疫情防控的女同事说:“你家孩子小,现在已经太晚了,你赶快回家照顾孩子吧,这里有我就行。”其实他自己的小女儿也只有4岁,每天哭着喊着找爸爸。张跃木对家人说:“这样的时候,我们记者不往前冲,怎么能对得起记者这个职业。”风雪交加、道路结冰、行车困难,张跃木走出“幕后”,不畏严寒,用手中的摄像机如实记录下全县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每部疫情防控宣传片的背后都是他和同事们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熬成的心血。饿了就以方便面充饥,困了便躺在沙发上打个盹。由于长时间面对电脑,高度近视的他经常满眼血丝,双目肿痛,他只得以眼药水来缓解不适,继续投入视频制作中去。

  在疫情防控最艰苦的日子里,张跃木日均工作时长都在12个小时以上,共制作出全350余篇感人肺腑的电视新闻作品,以最快的速度、最真实的视角制作出最感人的作品,向公众传递全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强决心和强大力量。其间,张跃木还编导策划拍摄了《党旗在飘扬、党徽在闪光、党员在行动》、《众志成诚》、《别样的空城》等10余部激励人心、凝聚力量的快闪作品,其中《天使的眼》快闪作品被人民网、学习强国安徽平台、人民日报社数字安徽等媒体转载。张跃木用新闻宣传工作者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媒体人的光荣使命,谱写了一曲曲属于“媒体人”的战疫之歌。因在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中表现突出,张跃木被评为2020年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在张跃木病发入院前的1至9月,他先后加班加点制作完成了《泗县妇幼保健院汇报片》《泗县疫情防控片》《助力脱贫攻坚 共创健康泗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泗海同心,海军军医大学对口帮扶助力泗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我身边的他》《泗县扶贫专列》《让青春在基层淬炼中闪光》《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片》以及《中国好人赵贤军74载终圆入党梦》《非公党建指导员点燃企业红色引擎》等20多部专题片。这些饱含深度和影响力的宣传片制作精良,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我县取得的辉煌成就、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展现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齐头并进,共同为泗县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奋斗的时代画卷。张跃木也成为用镜头记录城市变迁的“智慧眼”。

  爱“缺席”的爸爸

  蜡烛不能两头点,在工作上“拼命三郎”的张跃木始终觉得对家庭有诸多的亏欠。忙里偷闲的时候,同事们总能够听到张跃木接通妻子打来的电话时歉意的话语。繁忙的工作让张跃木无暇顾及家庭,家中大事小情都落在了妻子和年迈的父母身上。大女儿季艺今年参加高考,成天忙于工作的他都没有顾得上给孩子说一句鼓劲的话,甚至在孩子参加高考期间还在加班工作。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女儿张艺芝最爱黏着爸爸,却很难见到爸爸。那么多的夜晚,小艺芝为了能在睡觉前见到爸爸一眼,常常坐在沙发上抱着心爱的洋娃娃,强打精神等着深夜加班回来的爸爸能抱一抱自己。

  “下次爸爸带你去办公室加班。”

  “等房子装修好,咱们一家就搬到闺女学校附近的房子住,上学就近多了。”

  ……

  张跃木带着这些来不及兑现的承诺永远地走了。他用了25年的时间,用镜头温情记录、讲述了无数动人的故事,用满腔热情剪影出多少泗县发展前行的珍贵视频。

  张跃木走了,但是他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的无数珍贵的作品,每一个瞬间都饱含着一名共产党员永恒不灭的坚定信仰。他虽然停下了脚步,他的事迹却深深激励着每一个媒体人不断前行,为新闻理想奋斗终生!

来源: 安徽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