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就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马路状元”,他叫李爱龙,现年50岁,是该县公路分局荷浦道班班长。
在16岁那年,李爱龙从爷爷、父亲手中接过养路工这根“职业棒”后,便初心不改,34年如一日,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以班为家、与路为伴,认真巡路21万多公里,用坏板车30余辆,挖坏铁锹180多支,创新发明10多项养护路技术,为国家节约养护资金230多万元,参与救灾抢险100余次,成为当地百姓称赞的“马路状元”,荣获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全市公路系统养护标兵、全市“红旗设备操作手”等20多项荣誉,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公路网、中国江西网、吉安新闻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尤其是在“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形成10万+热点,引起社会热评。
敢于创新,节约养护资金230多万元
上世纪50年代,李爱龙的爷爷在县公路段上班,父亲是一名在公路上奉献了30多年的养路工。受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公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并于1985年初中毕业后就随父亲在养路队做临时工。8年后,24岁的李爱龙因为踏实肯干,业绩突出,转正接过父亲手中的扫把和铁锹,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养路工人,这一干就是34年。
有人说,养路干的是粗活,但要干好,却也需要精到。李爱龙深知其道,于是他在干清路障、保路洁、修路肩、布坑槽等这看似简单而又琐碎的日常养护工作时,比别人多了一个心眼,时刻想着要大胆创新,科学养路,方能减小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思想决定行动。李爱龙为提高专业知识和养护技能,白天利用上路养护和工余时间向专家和老工人学习,晚上在道班挑灯夜读,自学公路标准化养护、机械维修和保养等基本理论知识。有时他半夜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就会用笔记本写上,还会拿书本看上一会儿,苦思冥想解决办法。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李爱龙不仅成了养路的好手,还是机械操作手、设备修理能手,无论是公路养护车、洒水车,还是装载机、压路机等,都能熟练操作,还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机械设备操作技能竞赛,并荣获全市“红旗设备操作手”等多个奖项。
水泥搅拌机是油路铺设的必备工具,搅拌臂、墙板、轴承使用寿命极短,经常损坏,于是,清早加黄油、晚上检查零部件,便成了李爱龙每天的必修课。小四轮上的充气杠垫坏了,他就拆下来修理;装载机轴承受损,他就匍匐在车底下拆换轴承,有时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出来时成了一个“黑人”。
在压路面时,连续长时间的工作,压路机难免会“罢工”,这时李爱龙就会自告奋勇地站出来,勇挑重担,排除问题。2011年修补余新公路时,正值夏日炎炎,气温高达四十度,有天上午压路机震动轮严重磨损,因工期紧,任务重,设备必须抓紧时间修理。技术娴熟的李爱龙蜷缩爬到震动轮里面,仅用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将压路机修好,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元。
为彻底解决修整路肩既耗人力又费资金的问题,李爱龙绞尽脑汁,在装载机的铲斗侧面焊接一块条形钢板,日工作量由原来的100米增加到5000米,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养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每年可节省养护资金4万多元。
防撞波形护栏线路长,人工清洗工作量特别大,李爱龙就想方设法将废旧的清洗机重新改装,经反复实践操作,既便捷又适用,日清洗量是原来的25倍。
日积月累,收获丰厚。多年来,李爱龙创新发明10多项养护路技术,累计为国家节约养护资金230多万元。
甘于奉献,34年如一日坚守一线
在平凡中铸就伟大,这是对李爱龙的真实写照。34年来,李爱龙不忘初心,像一头兢兢业业的“老黄牛”,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公路养护上,把对家人的爱却深深埋在心里。
每天,李爱龙奔波于公路之间,根本无法顾家。妻子李江花常讲:“他总是把路看作自己的家,家里的事很少顾及,但我还是支持他。”面对妻子的抱怨和理解,他总是无言以对,心里有着说不完的内疚。
2017年的一天,李爱龙80多岁的父亲患肺气肿又腹泻,在县医院治疗,当接到电话的刹那间,李爱龙心急如焚,他所面对的一边是父亲病危在床,另一边是山体滑坡,抢险施工。想到自己肩膀上还承担着的更多人的生命安危时,李爱龙毅然选择了坚守岗位,直到晚上11点多把受损的道路全部修补好了后,他才含泪匆匆赶往医院。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据了解,李爱龙自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没有请过假,累计义务献工1200多个工作日。每年的除夕,别人都在贴对联放鞭炮,李爱龙却仍然坚守在公路上。曾有人笑他“痴”,笑他“傻”,李爱龙却说,“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养好路就是我的责任,我的父辈们在公路上干了一辈子,我不能给他们丢脸”。
在路上的时间久了,路在李爱龙的心中就生了根,每一段路、每一座桥、每一个路标、每一处转弯,甚至每一棵树,他都烂熟于胸,烙印于心。曾经一起与他参加工作的几名工友都想办法调换了工作,唯独他还在道班里“转悠”,因为在李爱龙心中,护路是他的最爱。
其实,李爱龙也有三次机会离开公路养护工作,外出创业。第一次,远在广西做沙发的姐夫邀请李爱龙一起去广西做沙发,年收入4万元以上,而李爱龙因为挚爱护路这份事业,选择了放弃。第二次,曾经一起的同事邀请李爱龙去广州合伙创办广告公司,被他婉言谢绝。第三次,邻村好友邀请李爱龙去南昌管理工地,开出高达15万元年薪,李爱龙还是放弃了。
提起外出的事情,李爱龙一点都不后悔,一直保存心中那份初心。历经34个春秋更迭,12000多个日日夜夜,李爱龙先后辗转乡村4个道班,认真巡路21万多公里,用坏板车30余辆,挖坏铁锹180多支,用青春和汗水,换来道路的美观、通畅。
勇于担当,参与救灾抢险100余次
应急处突、抗洪抢险、抗冰保畅……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午休时间,只要紧急电话一响,李爱龙便立即赶赴现场,冲锋在前,临危不惧。
2008年新年伊始,一场50年未遇的雪灾袭来,新干境内道路严重积雪结冰,交通运输几近瘫痪,全线告急迎战暴风雪!在清冰雪战场上,李爱龙总是一马当先,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撒盐、挥撬、清障、巡查,一样都不落下。有一天,他巡查时发现一块披着雪衣的大石头立在路沿,稍不留神,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但在搬运过程中由于用力过猛,李爱龙被仰面摔倒在路肩旁的水沟里,造成头部严重受伤,鲜血直流,同事们都劝他回家好好休息,李爱龙却说:“事还没做完,险情还未排除,我怎么能安心呢?”。为了早日抢通道路,他每天从清晨忙到晚上12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和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在道班工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5天的连续奋战,冰雪全部清除,圆满完成了抗冰救灾保畅通的任务,而他却因疲劳过度和体力不支累倒了几次。
2015年6月的一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约10点钟左右,刚躺下不久的李爱龙接到一位货车司机的电话,称桃溪至溧江路段许多大杨树被狂风吹倒,几十辆货车、小车排成一条长龙被堵在路上。情况万分危急,李爱龙很清楚那条路崎岖弯折,两侧临山靠坎,如不及时将大杨树搬走,将会有翻车危险。李爱龙立即召集民工快速驱车来到事发路段清理路障,雨水一阵强过一阵,汗水夹杂着雨水迷住了双眼,砍枝、锯树、搬木,李爱龙的手上、脚上、腿上划出一道道伤口,黑暗中,他几次被锯下的树木压到腿脚,还被压断了一根脚趾骨,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20多棵近10吨重的大杨树被悉数清除完毕,车辆全部通行后,被同事搀扶着一瘸一拐的回到道班。
2016年3月的一天,几场暴雨过后的板埠南苑陈家的一座路桥基脚遭到严重冲刷,洪水已把桥头的路基掏空,面临垮塌的危险。汛情就是命令,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险情,此时正在病床上输着液的李爱龙,果断地冲出医院奔赴受灾现场。组织人员打桩、用编织袋装土打底回填,可洪水实在太大,紧要关头,李爱龙不顾个人安危,跳入齐胸的洪水里,搬石头、扛沙袋、修筑防护墙,在其他人员的配合下,经过9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险情排除,恢复道路交通。
“只要能保障公路畅通,自己苦点累点算啥,就是受点伤也值”,这是李爱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穿上橘红色衣那天起,他累计参加了100多次大小救援行动,确保了新干一方群众的道路平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三十四年来,李爱龙痴心坚守,默默无闻奋战在公路养护生产一线,用双手和汗水诠释着工匠精神,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敬业奉献的时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