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权,男,51岁,佳木斯市桦南县大八浪乡邮局投递员。
王学权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投递员。37年来,他穿坏了200多双胶鞋,骑废了12台自行车,每天往返路程34公里,走过的邮递路程达到46万公里,相当于完成了18次长征,绕地球行走了11圈半的总里程。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开始,王学权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即使是生病也从来没有休息过。春夏两季,他迎着清晨的朝阳出发,傍晚伴落日而归;秋冬两季,天未亮他已经出门上路,归来时夜色漆黑。
晨起暮归 奔走在投递之路
王学权父母早亡,1980年,年仅13岁的他迫于生计成为了乡里的一名投递员。就在那时,年幼的他扛着重重的邮袋,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邮递事业。
那时,乡里到村里全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遍地,由于道路情况较差,往往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冬天大雪封路,王学权就只能拉着爬犁在风雪中靠一双脚行走。他是乡里唯一的投递员,肩负乡里各个单位及19个行政村、33个自然屯的投递任务,每天出班到最远的村投递要走34公里的路。
早上,王学权要先到单位,将邮件按照路线进行分捡,再归类装进邮包进行投递。一辆自行车,一个邮包,一袋干粮,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从乡里出发,两天一个线路,第一个路线相对好一点,一上午往返20公里,下午给乡里的各单位进行投递。第二个路线比较偏远,一天要往返34公里,寒来暑往,王学权日日如此。
有一次,天下着大雨,王学权在骑车送件的路中下坡时,自行车负载过重,前后闸又出了毛病,他连人带车冲下坡,摔到了路边,鲜血直流。自行车和邮包已被甩到10米以外的沟里,他不顾还流着血的双腿,挣扎着从泥水里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奔向邮包。他心里想,邮包如果浸水,里面的信件、汇款单、文件等就会字迹模糊,从而酿成事故。虽然他事先已经用塑料布包捆了邮件,却还是赶过去脱下身上的雨衣将邮包包住。然后,他推着车来到最近的自行车修理部,将车修好后继续送信。村里的乡亲看到他浑身湿透,腿上还流着血,赶紧把他带回家处理了腿上的伤,感叹的说道:“这孩子受伤了也不处理一下,怎么送邮件这么玩命呢。”
雨雪兼程 投递路上的“痛苦”
乡村邮递的工作有个特点,特别费鞋。王学权对此深有体会,每年他最少得穿坏7双鞋。这还是其次,遇到特殊情况就只能光着脚、扛着自行车走。
98年洪水,大八浪新富村路段被洪水冲毁,水深一米,不能骑车送件。可那正是发放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孩子们接件,王学权挽起裤腿光着脚,扛起邮包光脚送信。一天下来,他泡得发白的一双脚会被石头划破,磨出的水泡也开始溃烂。这些“小伤”对于他来说还不算什么,最难熬的是冬天,手脚冻伤痒起来钻心的难受,用他的话说,就像被猫一下下挠着。
零下三十多度,下雪刮起“大烟泡”,路上的大雪半米多深,他只能拉着爬犁步行送信,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脸上、胡子上、睫毛上全是白霜。回到家里,脚上的胶皮鞋里外全是冰,直接脱鞋脱不下,要把脚凑在火炉边上将鞋里的冰烤化才能脱下鞋来。多年如此,王学权得了腰间盘突出、老寒腿、冻疮这些职业病,身体坐下了病根。
暖心相助 投递中收获温情
除了给当地老百姓投递邮件,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求他跑个腿帮忙,王学权向来是有求必应。
常年行走在各村屯之间,王学权和当地的老百姓都特别熟悉。因为交通不方便的缘故,有时谁家收到汇款单需要到乡里去取钱,就会麻烦他帮忙代取汇款;有人求他帮忙跑个腿捎点东西,他都爽快地答应;有人求他帮忙买菜、买肉,他也从不拒绝。代取的钱一分不差,代捎的东西一点不少,宁可自己搭点钱也要让求他帮忙的人满意。正是他的这份热情与实诚,让周围的老百姓特别认可他。大家都知道他常常吃不上中午饭,总想留他在家吃一口。可无论谁留他,他都会婉言谢绝,不在老百姓家吃饭,王学权认为这是原则问题。
每一次投递,王学权都恪尽职守、尽心尽力。投递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地址写得不详细,或者收件人名字写错的情况,这给他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按理说,这种邮件可以退回原地。但他想,外面寄个东西过来不容易,寄的人、收的人都在等、都在盼,所以他会想尽各种办法去查找当事人。为了一张址不详的汇款单,他会把整个村子跑一遍;为了一份录取通知书,他会不吃不喝连续跑上10个小时。面对每一个邮件、每一户收件的百姓,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投递的不仅仅是邮件,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更是这份工作的责任。”
儿子结婚,他只通知了亲属参加,没想到附近的老百姓听说他儿子结婚的消息后,自发去了200多人。大家都要来给“老王”捧场,看着这些赶来的乡亲们,王学权心里特别感动,觉得这些年无论多辛苦,付出多少都值得。
子承父业 王学权的精神在传承
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现在的王学权已经年过半百,多年来,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的特殊性让王学权积劳成疾,不得不转岗。
虽然转岗了,但是王学权却放不下心里对投递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不舍得离开这份为之奉献全部青春与热血的岗位,他打算说服儿子王立南来接替他去继续完成这份投递事业。儿子一心想要当兵,不愿接受父亲的想法,经过一番“智斗”,儿子终于同意接过父亲手中的邮包,传承起父亲毕生坚守的这份工作,为乡亲们架起了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在父亲的影响下,王立南始终把敬业当做一种习惯,无事假、无病假,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
一名普通的乡村邮递员,一个没有正式编制的劳务工,坚守乡村投递工作37年如一日,先后荣获20多项荣誉,年过半百却依然坚守在乡村投递一线,王学权用行动诠释了敬业精神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