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卫夷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创始人、主任郭卫锋是土生土长的金山人。他办实体、做公益,用爱心、恒心、仁心,为金山百姓筑起了一道医疗健康保护屏障。
恒心创业,成为健康管家
10年前,年仅26岁的郭卫锋带着几名热衷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年轻人,放弃“铁饭碗”,开始了创业之路。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以借鉴,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他硬是从一部电话、一张桌子、十个平方米起步。十年磨一剑,终于闯出了一条人无我有的健康服务管理之路。
郭卫锋在创业中不断探索,针对金山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等“短板”,拾遗补缺,寻找商机,以公益为先导,并承诺,凡是金山百姓有健康需求求助“卫夷”,“卫夷”将提供免费咨询与助医服务。创业以来,“卫夷”共计开展各类健康讲座500多场,助医服务5万多人次,逐渐形成了定向健康管理等系列特色服务,“卫夷”品牌在百姓中口口相传。
金山有家事业单位,体检后员工将体检报告束之高阁。郭卫锋与该单位签订健康管理服务协议后,委派健康管理师,通过查阅体检报告并开展评估,发现其中十余名女职工是高危乳腺肿瘤对象,便立即组织她们前往肿瘤医院进一步诊断,结果发现2例乳腺癌早期病患,好在发现快,治疗效果好。凭借专业细致的服务,“卫夷”赢得好口碑。如今,“卫夷”与本区100多家单位签订了职工健康管理服务协议,2万多人受益。
爱心助医,连通“生命热线”
“卫夷”知名度越来越高,知晓郭卫锋电话号码的人以及求助的人也越来越多。对此,热心肠的他总是来者不拒、尽力而为。久而久之,他的手机成了百姓的“生命热线”。
一天,这条“生命热线”又响了起来,是金山卫镇某村党总支书记打来的。原来,村里54岁的朱阿婆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在金山医院治疗后被建议转瑞金医院。就在前一天,朱阿婆在丈夫陪同下前往瑞金医院,满以为这么严重的病情一定能挂上号安排到床位,没想到瑞金医院人满为患,诊号早就用完,夫妇俩只能在医院走廊里睡了一晚。谁知第二天仍没有着落,走投无路之下向村书记求援,书记情急之下想起了郭卫锋。
虽素不相识,但郭卫锋马上前往瑞金医院,想方设法联系到医院相关负责人,苦口婆心陈情远郊农民就医无门的艰辛以及阿婆亟需救助的渴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天,朱阿婆顺利住院,并很快得到妥善治疗。如今朱阿婆已基本康复。
郭卫锋创业过程中,平均每年接到近300个求助电话。无论相识与否,他均能尽己所能为求助者排忧解难。因为他相信,这些拨通“生命热线”的求助者,一定是迫不得已才找到自己,那是一份信任、一份嘱托。
仁心慈善,树立公益品牌
创业之初,郭卫锋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对“卫夷”的期许:“商业化模式、公益化运作。”他积极践行,开展公益活动,共参与承担金山区20多个公益项目。125名困难失能老人、100多名脊髓损伤残障人士、80多名重症妇女、200余名退休高龄劳模等特需人群得到关爱服务。数字背后,是慈善,是仁心。
2015年,上海卫夷护理站成立,承担起区内居家护理工作。家住亭林镇后岗村的一名重度残疾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臀部严重压疮,传出阵阵恶臭。家人缺乏专业护理技能,只是每天为他擦擦身抹点碘酒。郭卫锋在上门服务中获悉病情后,多方奔走,很快为患者联系到了金山医院护理部,并请来全国劳模、“玫瑰天使”蔡蕴敏上门为其清创、换药,指导制定护理方案。此后,“卫夷”护士团队坚持上门为这位残疾人士提供无偿专业护理,最终控制住了病情,患者生活质量大为改观。
郭卫锋提出,“医院之后的事我们做,家属做不到的事我们做”。在他的带领下,“卫夷”实体和公益相辅相成,创业之路越走越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卫夷”先后获得“金山区工人先锋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社会医疗系统2015至2016年度“先进集体”、“3A级规范建设达标单位”等称号。郭卫锋个人也获得2016年度“上海市残疾人养护先进”荣誉。
2017年始,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在金山等3个区先行试点,“卫夷”将承担这项试点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