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元
剧作家60年坚持为农民写戏 让“土”戏风靡城乡
敬业奉献
湖南省
2017年5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黄士元,男,常德市鼎城区图书馆退休干部,60年坚持为农民写戏300多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编剧。上世纪的1957年,在湖南省常德县的农村文艺汇演中,一个自编自演的曲艺节目获得优秀节目和优秀表演奖,曲艺的作者是一个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的年仅14岁的少年。2016年1月,一曲常德丝弦《生在潇湘多自豪》在联合国总部唱响,受到海外华侨和联合国官员的点赞。这个丝弦节目的词作者是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当他听到大洋彼岸传来的喜讯,不禁泪水充盈,百感交集。谁曾想到,这位年逾古稀的作者与那个六十年前获奖的少年竟是同一个人呢?他,就是湖南常德市鼎城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编剧黄士元同志。

  “我搞创作,是托农民的福,沾生活的光”

  黄士元1943年出生于常德县(现鼎城区)一个偏远乡村。12岁高小毕业,成为农业合作社俱乐部年纪最小的文艺宣传队员,14岁就在《常德县报》上发表文艺作品。他在农村扎扎实实当了17年的农民,接触到农村的各种人和事,统统都装入他生活仓库里。他常说,戏自生活出,情从爱中来,我是用显微镜细致的观察生活;用透视镜深入的认识生活;用反光镜准确的辨析生活;用望远镜更远的高看生活;用哈哈镜乐观的展示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喜剧。

  黄士元与农民兄弟同呼吸,共命运,心心相印。住农村时,为了捕捉生活中的戏点,他在自家禾场上搭建了一个凉棚,供村民纳凉闲谈。进了城仍把老家当作生活点、生活的储备库,让生活成为他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进城后,依然不忘故土不忘根,“天上打雷心里蹦,牵挂着农作物受损失。”他和乡亲们常来常往。乡里乡亲提来一些土鸡蛋和无公害蔬菜,也为他源源不断地送来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客人进门,不需要脱鞋,以免显得生分。他现在的住房在一楼,连着三户人家,后门外的空坪是他和乡亲们等来客聊天的好地方。外出,他坐公共汽车;生病,他住基层医院,他说些地方最能了解社情民意,发现创作素材。有一年,省里要调几位作者到省文联进行戏剧创作,老黄是人选之一,但他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安泰不能离开大地母亲的故事。我想,倘若黄士元迷恋大城市生活,离开生他养他的地方,今天能否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也就难说了。

  黄士元深有感触地说,我的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形象和语言都是农民兄弟拱手献来的,每当我听到乡亲们愉快的笑声和热烈掌声,我就感到自己是最富有的人。我搞创作是托农民的福,沾生活的光啊!

  “人生难得几回搏,井无压力不喷油”

  黄士元说,既然时代造就了我,人民培养了我,我的整个生命就应该对社会、对人民尽到一份责任。他特别欣赏大庆油田工人的一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喷油”。他一进入创作,便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过去条件差,大热天没有电扇,他常常一手握着笔,一手摇扇。蚊子太多,就躲到蚊帐里垫块板子写作,许多作品都是在他爱人的缝纫机板面上完成的。为了参加全国汇演,他国庆长假里放弃休息,连续多日关门修改花鼓戏《特别新娘》;为了庆祝党的生日,不顾高温酷暑,下到乡村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赶写出《山村喜宴》;为了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创作曲艺《乡村的世界也精彩》,药瓶摆在桌上,没日没夜赶任务。

  常德戏剧家协会老会长诸扬荣这样评说黄士元:“半个世纪来,士元写出作品数以千计,没有一个是一挥而就的。仅《嘻队长》一戏就改了20多稿。黄士元不会电脑打字,是一笔一字地写出来的;他写的草稿、改稿和废稿加起来,如横着摆,可以摆好几米长,而竖着码,足有两人高。黄士元是靠生活、靠勤奋、靠聪明才智和悟性起家的作家。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知道群众想些什么,他作品的题材都选得准,象医生扎针灸一样,一针扎在穴位上,准确的反映了时代精神。他用作品积极热情宣传常德,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他的所有作品都贯穿了一根红线——用深情赞美家乡,用作品讴歌人民,传递了正能量,唱响了正气歌。知徒莫若师。诸老对黄士元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农民喜爱我就写,挽住夕阳献金辉”

  黄士元写戏源于农民兄弟,他把戏回馈给父老乡亲。乡亲们爱看他写的戏,有的家里办喜事点名要演他的戏,不少的人还能道出戏里的台词、唱腔。有人竟用黄士元戏中的唱词巧妙地化解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戏剧的教化作用和黄士元戏剧的魅力可见一斑。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士元先生创作的《山村兽医》走遍三湘四水,许多歌颂常德的丝弦的节目传唱城乡。当戏剧走入低谷,剧团纷纷解散时,士元先生反映农村生活的“土”戏却风靡城乡。《嘻队长》《旋转的钞票》《山里哥哥山里妹》《祭鸡》等,大戏小戏,台台精彩。他创作的曲艺《瓜中情》《待挂的金匾》《生在潇湘多自豪》《枕头风》等晋京参赛,次次叫响。与其说是他创作的戏剧精彩悦人,不如说士元先生的辉煌人生出彩动人。从十四岁发表作品算起,至今已整整一个花甲。六十个春秋,六十年拼搏,六十年艰辛,六十年坚守。目前为止,士元同志创作了戏剧曲艺一千多件,已经出版九本专著。九卷书中发表了他创作和演出的大戏8部,小戏25个,曲艺264件;另有电视剧3部,电影1部,杂文31篇,理论文章20余篇。常德市戏剧家协会老会长诸扬荣先生感叹:这样一位写得多,演出多,发表多,获奖也多的农民剧作家,这在常德乃至湖南,就是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黄士元对习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感受尤为深刻。他家经济状况不好,三个子女家先后有四人下岗。有朋友鼓动他改改创作路子,为歌厅写些黄段子,每年可捞上二三十万元不成问题,黄士元不为心动;就连有些企业家曾出高价请黄士元写传记,夜被黄士元婉言拒绝了。面对各种不正当赚钱的机会,黄士元一一避而远之,只一门心思从事他的乡土戏剧创作。他出版的九卷专著,四百余万字,没有一句低俗的话语,没有一个出格的情节。他说,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好比饭碗里拌了农药,是要毒害人的灵魂的。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唯有心不老,方觉夕阳红。黄士元年满六十岁办理退休后,他不觉得自己老了,反而感到一股澎湃的生活激情在脑海里翻腾,一种创作的火苗在心中燃烧,他那支笔唰唰唰地响得更脆了。他说,农民喜爱我就写,挽住夕阳献金辉。他激情澎湃,文思喷涌,又进入新的创作青春期。仅60岁后这十三年,就荣获国家级金银大奖17次,获省、市奖40余次,真是无怨无悔写春秋,苍天不负有心人。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早在1971年,黄士元创作的戏曲《夸石门》成功演出,受到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同志上台接见。1974年,他创作的花鼓戏《山村兽医》参加全省汇演反响强烈,毛泽东主席也曾观看过这部戏的电视转播。这部戏被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还被编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湖南小戏选》专集。

  1986年,常德县花鼓戏剧团曾因电源失火,剧院被焚,演员无家可归,经济非常困难。剧团人员团结一心,克服难关,排演了许多深受农民喜爱的剧目,长年坚持在农村巡演。来湘调研的中宣部文艺处的同志根据剧团党支部书记黄士元汇报的情况,写出《一个处境艰难的好剧团》的调研材料,被中央书记处编进《内参》,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这份内参上写下批示:“象这样的好剧团为什么不奖励?奖励好的就能催人奋进,打击歪风嘛”。遵照这一批示,常德县花古戏剧团受到了国家beplay官网app 部和湖南省政府的奖励表彰。“嘻队长”剧组还被beplay官网app 部特邀于1986年6月晋京到中南海怀仁堂作汇报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宋任穷、杨得志等同志的观看和赞赏,黄士元及《嘻队长》剧组代表还在首都戏剧界代表集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尔后,黄士元的作品连连得奖,好戏连台。他的作品49次获全国文艺奖项,诸如:“群星奖”、“牡丹奖”、“飞天奖”、“田汉戏剧奖”、“曹禺戏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等,至于省、市、县大小奖数不胜数,被誉为获奖专业户。他还先后被选为省党代会代表、省人大代表、全国戏剧家、全国曲艺家代表大会代表,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曲艺家、省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十佳知识型职工,常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常德市十佳文艺工作者、常德市十大新闻人物、常德市十佳政协委员、十余次立大功、二等功、三等功,中共常德市委发出了“向黄士元学习”的决定。他的事迹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beplay官网app 报等全国三十余家媒体的报道。

  “也该向亲人们好好鞠上一躬”

  士元先生是一个十分懂得感恩的人。他对几十年来发现、培养、帮衬、激励他的戏剧协会老会长诸扬荣老总,对耐心辅导创作、精心修改作品、甘作人梯的省戏研所编辑齐芝田老师,都无比崇敬,尊称他们为“永远的师傅”、“难忘的恩师”,永远心存感激之情。他在作品专集的后记中写道:“一个仅有小学beplay官网app 的农村孩子,能走上艺术创作之路并取得一些成果,靠的是党和政府的教育培养,靠的是文艺界专家们的精心指点,同仁们的热情帮助,合作伙伴们的集体智慧。为此,我诚挚地鞠上一躬!”“父母、妻子、弟妹及子女们,为支持我的事业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和艰辛,借此机会,也该向亲人们好好鞠上一躬!”这些朴实的话语,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浓浓真情和人生感悟。

来源: 湖南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