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皋兰县黑石镇大横村生活着一位“太平鼓王”魏永宏,从改革开放以后就一直生产、销售太平鼓,他制作出的太平鼓具有“神韵”,能舞出西北人的生活和情感。
谈及太平鼓,魏师傅自豪之情难于言表,“不仅是在兰州本地,即使是西北五省,靠手工制鼓的人也寥寥无几。”
制鼓情缘
魏永宏告诉记者,1968年他从五七学校毕业后,就当上了木匠,当时并没有想到会走上制作太平鼓这条路,想法很简单,就是学门手艺。后来到1980年土地下放以后,他们五七学校的同班同学很多都改行了,但魏师傅告诉我们他不想改行,因为他是真心喜欢这个行业,学得也比较透彻,就这样将这门手艺丢了,太过于可惜,于是就想着如何不将这门手艺荒废,又可以做的独特,最后在机缘巧合之下选到太平鼓。
那年,村上要闹社火,当时兰州没有生产太平鼓的厂子,村子的人就将本地原有的太平鼓背了个样品去上海订做,由于上海人从来没有做过太平鼓,订做回来的鼓还没打一段时间就破了,看着这破损的太平鼓,魏永宏暗自琢磨,为什么我们要去上海那么远的地方订做太平鼓,难道我们就不能制造属于自己的太平鼓吗?想到这里,魏永宏更加坚定了制鼓的决心。接下来的日子,魏永宏开始没日没夜的反复研究上海订做的太平鼓和本地的太平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魏永宏设计制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太平鼓,不但轻便灵巧、鼓声均匀,而且永不变形。这一发不可收拾,因为鼓做得好,慕名前来找他制鼓的人越来越多,他的鼓事业慢慢地做大,兰州太平鼓的名气随即也叫得越来越响。
精益求精
1990年,皋兰县太平鼓被选入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节目,魏永宏做的100多面兰州太平鼓第一次代表中国登上了亚洲舞台。
为了使“兰州太平鼓”这个品牌更加响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魏永宏又开始在太平鼓的制作技艺上下工夫,为了让音色更加均匀,魏永宏将鼓腔内侧和外侧都进行抛光,同时将外侧打磨的更加光滑、内侧打造成特殊的纹路,这样制作好的鼓腔,对着里面大喊一声,就会回声激荡,余音袅袅,如同对着家里的大水缸说话的感觉。
更是创新了太平鼓的制作技艺,在鼓腔内侧首次交叉固定两根弹簧,加强共振效果,让太平鼓发出了更完美的和音。
焕发生机
经过38年的制作、表演和传承,兰州太平鼓名声大噪,一度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并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beplay官网app 遗产保护项目。现在,魏永宏制作的兰州太平鼓已经漂洋过海远销到俄罗斯、新加坡、马拉西亚、日本等国,他的太平鼓队更是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巡演,不仅传播了兰州太平鼓的名气,更让兰州太平鼓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魏永宏告诉记者,之前自己制鼓,是一家齐上阵,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太平鼓的传承和发扬有着诸多的制约。现在在皋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兰州太平鼓训练基地项目已正式立项批复,该项目建成后,将太平鼓的制作、保护、研发、训练融为一体,将使太平鼓beplay官网app 有一个真正的传承和发展平台,得到全面的保护和发展,把太平鼓做成甘肃乃至全国的“精品beplay官网app ”。这对他和太平鼓来说,无疑是又一次“重振旗鼓”的良机。
鼓艺传承
“我这辈子活着也许就是为了太平鼓,不管多难,我都要把太平鼓技艺做好、传承好,但兰州太平鼓作为兰州历史beplay官网app 的古老载体,不断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技艺传承后继乏人,这个现象越来越明显,慢慢的我的年纪也大了,许多关于‘太平鼓’的想法还没做好,趁现在精力还赶得上,我要为我的一生负责,动了这个鼓,就要把这个鼓做好。”魏永宏一脸郑重的说。从这位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的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
保护难,传承更难,魏永宏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把太平鼓的制作、舞鼓传承下去。为此,魏永宏特意在石洞小学开设了一个培训班,学校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由魏永宏亲自教授孩子们鼓技。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现有的3号鼓与孩子们的身形不匹配,魏永宏专门设计制作了一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4号鼓。魏永宏神色庄重地说道:“我一定要将那些失传的鼓技重新找回来,一代代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老祖宗留下来的beplay官网app ,不能让它从我这里丢失。”从老人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传承人“太平鼓王”对自己热爱的“太平鼓”事业的一种信念,那就是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持之以恒的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