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爱民,男,1946年4月生,亳州市涡阳县石弓镇西关村村民,退伍军人。
事迹简介:20多年前,王爱民在村子东南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处无人问津的烈士墓,由于自己的父亲也曾是红军,王爱民对烈士,总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崇拜,他不想让为祖国牺牲生命的烈士们太孤单,便开始默默地义务守护这片烈士墓,这一守候就是20多年。如今,这片曾经杂草丛生的烈士墓已经成为当地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多年来,王爱民坚定地传承着一种爱国精神、坚守着一份军人责任、践行着一份庄严承诺。他说:“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英雄都不尊重和保护,那么,我们的烈士会死不瞑目,后人也会把今天忘记。”王爱民也因此荣获“亳州好人”称号。
花甲老人,义务守护烈士墓20多年
二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义务守护着烈士的坟墓。这是一件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事情,涡阳县石弓镇西关村退伍老兵王爱民却始终默默地坚守着。12月28日早上,天气晴冷。起床吃了早饭后,王爱民拿着一块抹布和一个小铁锹来到这片烈士墓地里准备打理。虽然当时天天气晴朗,但已过“冬至”,早上的最低温度-4℃。
王爱民拿着手中的工具走着,今年已经年近七旬,他的身体还算硬朗。家里离这块墓地大约200多米的距离,跨过一片片的庄稼地,才能到达墓地。这短短的路他已经往返了20多年,甚至每天都要来回走五、六趟。
到了地点,还要跨过一片草丛才能抵达墓碑。这时,太阳已经高高挂起,照射着这座墓碑。由于最近风大,墓碑上已经覆盖了一层浮灰。王爱民拿起手中的抹布轻轻地拭去这些浮灰。抹布滑过墓碑上的碑记,每擦一下,他都小心翼翼。
整理干净墓碑后,王爱民又接着拿起小铁锹开始处理周围的杂草。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尽管天气很冷,但他已经忙活得满头大汗,看着干净整洁的陵墓,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悉心照顾,只因对烈士的那份崇敬
知道这座墓墓时,王爱民刚刚从部队退伍。“我在山上看到的这座墓,村里的老人说这里埋着的都是当年淮海战役时牺牲的烈士。”当时映入他眼帘的烈士墓“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看到这样的场景,王爱民说,这让作为军人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由于自己的父亲也曾经是红军,王爱民对烈士,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尊敬和崇拜。“别的做不好,但我认为我可以给他们一个整洁宁静的安息环境。”王爱民说,“我不能让为祖国牺牲生命的烈士们太孤单,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也是应该的。”
如今,每到清明时节,都会有许多村民、学生前来扫墓、踏青。王爱民也会买上一束鲜花,准备一些祭品摆到纪念碑前。曾经和王爱民一起清扫烈士墓的战友在前几年去世,如今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即将迁移,“能多照顾一天是一天”
时间久了,看到这零零散散数十座坟堆,王爱民就有了一个想法:我要为这些烈士们立一座碑,让后人世世代代纪念他们。
1992年,王爱民向镇民政办反映为烈士修建墓碑,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此举立即得到镇政府的批复。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墓碑竖立起来后,王爱民这才觉得烈士们总算有了名分。
王爱民表示,起初家人并不支持自己的做法,觉得没什么好处,如今,连他的儿子都积极在帮助自己了。对于王爱民20多年来看护烈士墓的事情,附近的一些老邻居都很感动。“这么大年龄了,这么多年一直很热心,孜孜不倦地看护着烈士墓很不容易。”一位村民说。
对于将来可能面对的陵园迁移,王爱民说自己虽然有点不舍,但毕竟迁过去能纳入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中去。他停下手中的活儿,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现在能多照顾一天是一天,只要陵园还在这里,我就会尽好自己的责任照顾好它。”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王爱民守墓的事迹也在四邻八乡渐渐传开,无名烈士墓地也逐渐扩大了影响,附近的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常到这里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还有一些烈士亲属千里迢迢来寻亲,对于这些来访者,王爱民每次都热情接待,为他们讲解淮海战役的悲壮历史。如今,在王爱民的努力下,无名烈士墓已成为涡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爱民也成了烈士陵园的义务讲解员。
当年与王爱民一起为烈士扫墓的战友去世了,他一个人仍在坚守着。对于他的做法,家人一开始并不支持,觉得除了辛苦之外没什么成绩。可王爱民认为这是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坚守着一份责任,践行着一份承诺。他说:“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英雄都不尊重和保护,那么,我们的烈士会死不瞑目,后人也会把今天忘记。”在他的劝说和感召下,家人渐渐理解了他,也支持并帮助他。可让他担心的是,他已风烛残年,老朽将至,将来有一天自己离去,谁会接下这个重任?因此,他希望政府或有关部门能尽快把这块墓地纳入统一管理,虽然他很不舍得,但内心十分期待。他相信:“政府肯定能比我把烈士们‘照顾’得更好!”
王爱民,这位普通的退伍军人,用他的实际行动和爱国情怀教化着每一个人。2014年底,王爱民守护20多年的烈士遗骸迁移至涡阳县烈士陵园。烈士有了归宿,王爱民也了却了一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