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桥
乡村教师30年扎根少数民族地区 倾情教育不忘初心
敬业奉献
安徽省
2017年3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夏玉桥,男,汉族,1966年9月生,2005年8月入党,五河县临北回族乡临北初级中学教师。

  事迹简介:夏玉桥老师1984年8月五河师范毕业即参加教育工作,30年来长期扎根农村中小学教育,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教育,淡泊名利。荣获全国学术先锋人物、全国优秀教师、江淮乡村好教师称号。

  正文:

  他怀揣着一颗民族教育梦,三十多年来,一直扎根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奉献了火热的青春年华。他先后刊发教育教学论文一百多篇,获得“江淮乡村好教师”、“全国学术先锋人物”、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他用自己的实绩,诠释了自己美丽的民族教育梦想。他就是临北回族乡临北初中的语文教师——夏玉桥。

  筑梦,清真寺下

  师范毕业后,十八岁的他来到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学校建在清真寺旁,在那里,土坯墩木板,就算课桌;摆个矮树根,就算板凳;至于教室,则是多功能的,既做办公室又做宿舍。而放学后,只剩下一座破旧的清真寺陪着一个孤零零的他,再就是无边的寂寞。

  条件苦些算不了什么,可那些少数民族家长们对孩子学习的态度,实在让他承受不了。学生天天到不齐,他不得不挨家挨户去找。家长的理由让他失望:今天孩子要放牛呀;刚下完雨,要点大秫秫(玉米)呀;孩子的表哥结婚,要去喝喜酒呀……那些孩子们,beplay官网app 基础更是差。都念三年级了,连拼音也认不全。写起作文来,只知道说今天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校。

  怎么办,怎么办?他站立在清真寺旁,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放弃了自己调走的想法,因为这里的孩子比其它地方更需要教育。美丽的教育理想在哪里?他徘徊在清真寺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思索,认定了这里是一个广阔的教育天地,这里是自己奉献青春、成就梦想的一方沃土。后来,他娶了当地的一名农村姑娘,在那里扎下了根,并开始垒筑着自己的梦。

  追梦,教科研中

  他在积极追求自己的教育梦,可追梦之旅又让他感到是那样的困惑。他常常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传授知识,可总是收不到预定的效果。最后他明白了:追求梦想,仅仅凭自己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积极研究教育科学,丰厚自己的知识积淀。

  为此,他一方面外出取经,另一方面,他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失。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可他却每年都挤出两个月的工资用于外出学习。每次外出学习,他总是算准时间,比如说,夜里去,夜里回,这样能省出两晚住宿钱。自带干粮,又能省出一些吃饭钱。一次到杭州参加学习,与他同在一起的江苏老师非常感动。那位江苏教师在博客中写道:“夏老师已经四十五岁了,又是农村教师,去自费拿出那么多钱来外出学习,真的让我感动不已。我拿着他的那块被挤碎的点心(他的干粮),眼泪在眼眶中不停地转……”

  同时,他又苦练内功。他仔仔细细阅读一篇又一篇教育名著,扎扎实实地上好一节又一节课,用尽心思处理好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细节,再认认真真地写好一篇又一篇教育教学反思。他每学期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两大本厚厚的教学笔记。为此,他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民族教育》、《中国德育》、《中学语文》等二十多家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32篇,先后20多次获得省及国家级教育教学业务竞赛大奖,并获得安徽省《教育文汇》杂志“金牌作者”、《初中生必读》杂志“优秀作者”光荣称号。他的许多文章被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名校指定为校本培训的必读篇目。

  圆梦,民族教育的沃土上

  临北初中是省民委省教育厅认定的民族学校。那里的回族孩子天性灵动聪慧,他们热爱写作,憧憬着作家梦。为此,夏玉桥老师于2013年3月创办了槐花文学社。孩子们这里学习一年后,就能够发表文章了。回族孩子们以自己特有的灵动与聪慧为文学社增添了一篇又一篇美文佳作——《穆斯林牌坊》、《幽静的清真寺》、《淮畔回乡风景异》。安心怡、李细月、刘千雪、马菊、马辰萱是文学社中最有灵气的“五朵金花”。她们的习作无一不透露着回族儿女那种纯净灵秀的民族气息。

  夏老师常说:我的梦是圆梦之梦,我的根是深深扎入民族教育的沃土之上的,在孩子们的梦圆了之后,我的梦也圆了。不错的,自2014年至2015两年中,这些文学社的孩子们在《美文》、《作文通讯》、《初中生写作》、《全国优秀作文选》等全国2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232篇,先后20余次获得国家及省级作文竞赛大奖。其中,马宁宁、安心怡两同学分别获得第十六届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三等奖;邵雪莲同学获得2014年全省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征文一等奖;马菊、刘玉杰同学获得第十一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赵芳芳同学获湖南省《初中生》杂志社“千金作文”大奖,并获1000元奖金。在孩子们梦圆之时,夏老师又圆了一个又一个民族教育之梦。

  夏老师不仅指导自己的学生学习写作,同时,他还在《学生之友》《作文周刊》《作文指导报》等学生报刊发表了多篇文章,来帮助全国各地中学生学习写作。有人问及夏老师,说:“既然你成名了,为何还甘愿呆在那个偏僻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呢?”夏老师却回答:“这里是一方净土,给了我安安静静的教研环境;这里是一方沃土,民族beplay官网app 给予我受之不尽的灵感;这里还是一方热土,每天,我都从这里汲取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可以看出,他甘愿继续留守在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是他心中还有未园之梦。最后我们得知:他要安安静静地守住寂寞,开发出一本作文教学校本教材来,以便让更多的孩子去圆自己的文学梦。目前,他已完成两部书稿:一部名为《夏老师作文大点评》的书,用以指导学生写作;一部名为《教育写作例谈》的书,用以指导年青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两部书各有20万字,现已被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审核通过,予以出版。

  现在,夏老师全身心地做两件事。一是撰写作文升格指导类系列文章。学生作文原来是什么样的,该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修改后又是怎样的。他的这类文章很受编辑及学生们欢迎。二是打造作文示范课堂。夏老师带领他的团队,把自己在文学社中摸索出来的经验,迁移到语文教材中。力争在三年内,创新实践出苏教版初中语文的一整套作文教学课例,给青年教师借鉴。

  他的梦,一直向远方延伸着。

来源: 安徽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