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玲
信访干部把群众当家人 让昔日上访“专业户”变成政策宣传员
敬业奉献
山东省
2017年3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张金玲,女,1978年7月出生,现任日照市莒县刘官庄镇信访办主任。

事迹概述:

  2009年从事信访工作以来,张金玲积极探索实施信访“三抓一促”工作机制,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实现了信访基数低位运行。信访事项按期受理率、办结率、答复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达80%以上。先后获得全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优秀人民调解员”、日照市“十佳信访工作者”(记二等功)等荣誉称号。

正文:

  2015年8月28日,这是张金玲和“老信访户”朱大娘一家永远铭记于心的日子。这一天,她们在信访事项办结反馈单上签上了名字,长达5年之久的宅基地纠纷案终于画上了休止符。朱大娘拉着张金玲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幸亏有你啊”。

  事情要回溯到2010年,朱大娘的丈夫因病重需回老家处理后事,当时村里为其划批了一处宅基地。因急用,经其夫同意,由其夫大哥的小儿子在此宅基地上建起了三间房屋。 2010年12月,丈夫病故,大哥的小儿子认为房屋应归其所有,为此双方产生争议,当时村干部给予协调未果。另外,朱大娘夫妇在外地工作期间,其公婆有一处六十年代的老房子,在公婆去世后,被其夫大哥的孙子拆除并在老宅基地上盖了新房子。2014年5月,朱大娘考虑到自己年龄已大,与其女再次返回家乡,处理房子和宅基地的问题,她们多次找到村里和社区进行协调处理均未得到解决。于是,朱大娘选择上访维权这条路。

  看着原本幸福的大家庭因为一次次的信访闹得关系很僵,张金玲备感心酸,她决心要将这一家人从没有尽头的信访道路上拉回来,让一家人重归和睦。“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观蛟龙”,张金玲深知只有深入群众、深入案件,才能找准问题症结。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她在243天内上门36次跟朱大娘谈心谈话,给朱大娘做思想工作。同时,张金玲进村入户进行走访调查,找村干部了解情况,与当事人双方进行沟通协商。经多次调查了解,张金玲决定以朱大娘丈夫的哥哥为突破口,坚持以能协调解决则协调解决的原则,尽量避免矛盾升级,在双方“红了脸”的情况下“不撕破脸”。张金玲把握机会,掏真心、用真情、下真功,经过四次悉心大调解,她以一片诚心化解了双方当事人的隔阂、误解和怨恨。最终朱大娘丈夫大哥的孙子同意将宅基地让给朱大娘,并且不再索要赔偿,双方握手言和。至此长达5年的宅基地纠纷案件终于得到妥善解决,维护了上访人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昔日的上访“专业户”如今也变成了政府的“宣传员”。

  “把群众当家人,站在他们的角度解决合理诉求”。多年来,张金玲始终带着这样深厚的感情到群众中去解决难缠事、烦心事,如同为朱大娘维护权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承包涝洼地的村民、申请办理退休政策的原政府临时人员、因田间小路发生纠纷的何砚疃村民、因土地补偿款上访的白某某……一个个上访群众被感化、一个个信访难题被解决,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在传递感谢之情的同时,也诠释了对张金玲敢于担当、真诚为民公仆情怀的肯定和认可。

  有付出,就有收获。刘官庄镇已连续三年无到市以上集体上访和进京非访事件发生,信访工作的扎实为全镇经济社会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2016年刘官庄镇实现工商税收87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80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6.1%和68%。新上招商引资项目6个,完成投资23亿元,流转土地1.2万亩,新建、大修“三纵二横”五条园区路,拆除违法建设3326处,共涉及农户8000余户,均做到了无震荡拆迁和零上访。

  面对上访者,张金玲始终笑脸相迎,她总能在坚持底线和原则的情况下,用她的微笑、耐心和真情让上访者心平气和。张金玲说,“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是信访工作者魅力的体现,也是对辛勤工作信访干部的最好回报。”

来源: 山东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