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人走艺失亟待改观
发表时间:2016-11-24    来源:光明日报

  戏曲艺术作为国之瑰宝,其传承所需的特殊形式在未来传播过程中亟待改观,不能止于向国粹情怀致敬,不能只靠口传心授,也不能全凭影像资料。

  11月22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先生因病逝世。马长礼先生幼年科班学艺,后又投师名家,再向前辈问艺,终成一代名家。他师承多个门派,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位长于刻画人物、善于演唱多种流派名剧的老生演员。他的离去,无疑是中国京剧界的一大损失。

  提起马长礼,观众最为熟悉的是其在《沙家浜》中,把外表温文尔雅、内心狡诈狠毒的反派人物刁德一刻画得惟妙惟肖。一段三人对唱的“智斗”,一曲“这个女人不寻常”唱段,传遍大江南北。观众记住了刁德一,也记住了马长礼。

  马先生走了,也带走了他的“刁德一”。近年来,这种令人心痛的现象颇为常见,一位演员远去,连他的艺术形象也带走了,出现了人走艺失的现象,这是戏曲艺术面临的严峻现实。

  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教授方式,让戏曲这门艺术不能够批量生产表演艺术家。每个角儿的形成,都和师承流派、自身感悟、学艺经历、时代背景分不开。过去,戏曲艺人的表演技法从祖辈传袭而来,口传心授,戏班、科班的师承关系是戏曲beplay2体育官网 的授受模式,形成的戏曲表演魅力以角儿为名,人物表现以演员为中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在戏曲界一直没有根本改变,即使是在教学系统完备的戏曲学院,仍要请有丰富表演经验的艺术家来教授。而由于此前环境限制,无法对前辈表演技艺和艺术心得有诸如文字、声音、影像的记录,以至于随着一代代戏曲大师的相继谢世,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跟着远去。人去艺也去,是戏曲的悲哀。

  每当一位老先生离世,就会带走一批作品,像梅兰芳的《嫦娥奔月》、尚小云的《峨嵋剑》等剧目一度面临失传。有些技艺得到承袭和创新,有些却消逝在时间的记忆里。大师走了,更像是一个时代远去。眼观今日,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受众锐减,人才培养青黄不接,戏曲艺术将何以为继?细数近年来戏曲界离我们而去的大师:梅派传人梅葆玖、武生泰斗王金璐、程派传人李世济、粤剧名家罗家宝等大师相继陨落,他们用一生积累下的拿手好戏,有些甚至还没来得及传给后人,便影消声息。“人走艺失”让戏曲传承在这个新时代面临技艺失传、剧目流失之痛。

  面对戏曲传播如此紧迫的局面,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振兴戏曲艺术,建设音影像资料库保存戏曲艺术名家的艺术档案;完善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实施“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鼓励推进戏曲进校园,进行戏曲beplay官网app 浸染等创新,以政策扶持推动戏曲发展。地方、剧团等积极响应,借助新媒介,为健在的戏曲艺术家采集可保存和供后人学习的各类资料,让戏曲艺术有根可循,改变人走艺失的状态。

  无论哪个艺术门类,都有新旧更替。戏曲艺术作为国之瑰宝,其传承所需的特殊形式在未来传播过程中亟待改观,不能止于向国粹情怀致敬,不能只靠口传心授,也不能全凭影像资料。要让戏曲发展,不能只靠国家扶持,需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去认同和传播,形成立体化的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金行)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朱 波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902760&encoding=UTF-8&data=ADuNKAAAAAcAAE5cAAAAAQAe5oiP5puy5Lq66LWw6Im65aSx5Lqf5b6F5pS56KeCAAAAAAAAAAAAAAAuMCwCFBQNhkGObOUAjQe-m6TZPOEZ958GAhRU_f5ga4STbTc2BCv9Wt3JOEw-C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902760&encoding=UTF-8&data=ADuNKAAAAAcAAE5cAAAAAQAe5oiP5puy5Lq66LWw6Im65aSx5Lqf5b6F5pS56KeCAAAAAAAAAAAAAAAvMC0CFQCUMNgpSamt6uTx2rHYE9uP8ZqtQgIUAIIx2BbqULc4ESnNmn8cBNJT5zE.&siteid=7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