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绝不会是一张“画皮”,不管什么时代,无论什么题材,说到底还是“内容为王”
憨态可掬的熊猫在暖阳里慵懒地嚼着竹子,俏皮灵活的小金丝猴悠荡于茂密丛林……最近,一部名叫《我们诞生在中国》的电影,在暑期档中杀出重围。
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奇炫的特效,没有云集的明星,这部电影以纪录片形式,讲述三种动物的成长与生活。这样一部“冷门”电影,与热腾腾的“大片”相比确实不够夺目,然而靠着观众口碑和票房预期,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实现了排片量的逆袭。
口碑,来自影片的质量。精致的镜头语言,呈现多样壮美的“生态全景”;“萌萌哒”“帅帅哒”的动物,触动观众柔软的内心。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有“价值观”的电影。熊猫“美美”渴望爬上树顶来证明自己的独立长大,金丝猴“淘淘”被父母冷落离家出走又重回家庭,雪豹母亲“达娃”为子女拼死掠食最后悲壮死去……动物的抉择与烦恼、关爱与疏离、背弃与坚守,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深思与自省。光影交替背后,能看到制作团队的诚意与用心,也自然会真心点赞。
当下中国的电影市场,10亿票房早已不是神话。然而,不少电影人笃信“吸睛”就能“吸金”,无所不用其极。将客串的演员宣传成“领衔主演”,用俊男靓女糊满整个屏幕,特效没有节制且全无意义,观众吐槽不如多花“五毛钱”请编剧……貌似“大片”扎堆,实则“蜻蜓点水”“雁过无痕”的多,能够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既有好口碑又有好票房的,屈指可数。
电影是工业时代的消费品,讲求经济效益,追求投资回报比,无可厚非。不过,“套路”太深,却容易把自己套住。缺乏原创、粗制滥造,觉得市场运作就是一切,觉得明星出演就能成功,这样的反例已经太多。相比之下,《我们诞生在中国》回归题材、雕琢细节,虽无熠熠星辉,却也十分感人。其实,艺术作品不只是娱乐工具,优秀作品莫不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可可西里》用悲壮故事展现人类保护自然生灵的坚持和决绝,《钢的琴》用略带幽默与辛酸的故事讲述普通人如何面对被锁定的命运,《推拿》以盲人的世界隐喻人心与人生的困境……不管是对社会暗角的观察、对现实情况的关注还是对世道人心的洞察,好作品绝不会是一张“画皮”。“空口袋立不起来”,不管什么时代,无论什么题材,说到底还是“内容为王”。
其实,内容和形式也好,拍摄和宣传发行也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好,都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2014年国产电影《亲爱的》,聚焦打拐和寻亲的严肃主题,众星云集的阵容,讲述关于亲情、关于家庭的感人故事,让影片收获了美誉度,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其实,从《心迷宫》到《山河故人》,从《烈日灼心》到《师父》,很多质量颇佳的电影,虽然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但也都能通过市场收回成本、实现盈利。这些作品就像是一股沉稳的“清流”,讲品位、重艺德,观众会不吝掌声,市场也会给予回报。
好的作品多了,观众才会更懂得欣赏;观众更懂得欣赏,则会催生更多好作品——这是良性循环的逻辑。而一味放任低端供给,难免会形成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期待《我们诞生在中国》以及其他好电影,既为结果也为过程,以“清流”浇灌更好的市场、涵养更好的作品。(王子潇)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媒体转型 加速跑进“融”时代
已是最后一篇
- 媒体转型 加速跑进“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