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得破除多少谣言
发表时间:2016-02-24    来源:光明日报

  从春节前炒到眼下的“上海女孩到男朋友老家吃年夜饭,逃离江西农村”,一路新闻不断,越挖越惊。根据网络部门的调查,这一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发帖者并非上海人,也不是第一次登门男友家,而是一位和丈夫为春节是否回家过年而吵了一架的女士,发帖宣泄情绪。这让一路追读的人们大跌眼镜——原来不是城乡差距困境里的个体命运分离,也不是营销账号的社会话题炒作。一点“情绪”惹起的口水风波却演变成舆论大战,这值得我们反思。

  对于“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很多人锲而不舍地讨论一对年轻人的恋爱风波,还从中挖掘出那么多“深刻的社会真实”。仿佛只在新闻有了某种肥皂剧的色彩之后,才更容易吸引人,成为有话题意义的“真实”。而真实,往往超出了当下许多反映城乡鸿沟的话题和素材的还原能力。

  其实,城市姑娘和山村小伙的观念碰撞也好,夫妻探亲引发的矛盾也罢,早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宣泄”不能真正清除麻烦,也不能营养生活。发帖者“曲笔写家事”的心理显露出她委屈背后的遮掩:一个城市媳妇不愿回农村婆家的故事,显然不如贴着“上海女孩”标签的撒娇和抱怨“效果好”,在向公共舆论提交自我态度的同时,又不免使劲涂抹一番,最终扮演了不真实的角色。细究这位女士的初衷,应该只是为了获得些许安慰、发泄一下情绪,而非制造一场舆论大战。

  但是代入感十足的围观热情,把本该是严肃交流公共事务的舆论,变成了争奇斗俗、道德大棒漫天飞舞的垃圾、情绪发泄池。一个妻子跟丈夫因家事吵了架,为什么非要化身涉世未深的姑娘,讲一个明显埋藏了“价值观之争”伏笔的故事?她虽然未必料到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但是对网友的意见类型多少有所判断,知道在网上的点赞、嘲讽、谩骂中很容易寻得“同盟”,进而获得理直气壮继续吵架的“价值支撑”,而如果与身边的亲人朋友唠起家事,可能得到的就是不同立场的规劝了。看来,对一些人来说,较之真实生活保持理性的惯性,网络情绪失控的爽快就刺激多了。

  对于试图通过角色扮演而摆脱生活困境的“上海女孩”而言,或许适度还原并克制,真正将网络视为多样意见的听取渠道,才有可能增进生活智慧。与其向公共平台寻求鸡汤式的心灵抚慰,不如约几个贴心的朋友,好好缓解一下情绪、梳理一下问题。对于围观的公众来说,如果对舆论平台放大、扭曲的效应上瘾,把互贴标签用作讨论争议话题的方式,用公共事件固化已有认知、满足情绪宣泄的需要,哪还有时间和意愿去辨别谣言?

  我们还需要破除多少谣言,才能纠正网络舆论环境的浮躁与偏执?(余旖)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王文宇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65346&encoding=UTF-8&data=ADBMogAAAAcAAE5cAAAAAQAe5oiR5Lus6L-Y5b6X56C06Zmk5aSa5bCR6LCj6KiAAAAAAAAAAAAAAAAuMCwCFEZuopg_5JRMb9ReSmuPNWFdsCvXAhQF6p0tK-g3t-GDSMlQouEKNoVqb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65346&encoding=UTF-8&data=ADBMogAAAAcAAE5cAAAAAQAe5oiR5Lus6L-Y5b6X56C06Zmk5aSa5bCR6LCj6KiAAAAAAAAAAAAAAAAuMCwCFAsFDB9aDseLhptPrQsGlXlZmdFkAhRoJz_a9xQRkESyZpb-Y2qo6PFD8g..&siteid=7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