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一则《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并引发讨论。该文称,这群初中生在目睹自己老师最后挣扎呻吟时,仍平静地做完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正当不少媒体与公众开始反思学生为何如此冷漠,是否教育出现缺位之时,事件有了另一版本,事发学校校长称,真相与传闻有所出入,事实是,学生第一时间发现了老师生病,并通知了隔壁班的老师。该校校长为此呼吁,不应武断地给学生扣上漠视生命的帽子。
剧情反转,让人多少感到一丝慰藉,毕竟,身上系着民族未来与希望的孩子们,并非如文章所描述的,对生命的逝去麻木和视若惘然。但在感到慰藉的同时,我们的心情却无法变得轻松:为何一篇未经核实的文章竟引发众声喧哗?教育过程针对生命教育的开展是否缺位?近年来越来越频发的年轻教师猝死事件又折射出怎样的工作现状……如此种种,恰恰说明,剧情反转,并不代表思考的落幕。
先来说说有关生命教育的话题。尽管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尚不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开展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落到实处而非走过场,让生命教育真正变得有深度、有温度,的确是教育领域的老话题,也是仍不尽如人意的大问题。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人类生命更好地绽放。这句话启发我们,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是发展生命、完善生命的伟大事业。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不仅要关注每个个体是否成才,还要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他人以及动物、植物等其他个体的生命,不仅关注自我生命,还要关注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与环境等多个层面,从而最终做到敬畏每一个生命个体,并与他人、社会、环境和谐相处。
近些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在强化生命教育的开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遗憾的是,仍有部分学校因为生命教育无关升学率和成绩而走过场、走形式,尤其应当反思的是,生命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与健康和急救相关的教学内容,一些学校开展得并不充分。如何在提升尊重生命意识的同时,切实提升孩子们自救以及救护他人的技能,还需继续探索与努力。
同样需要反思的是,近些年来出现的青年教师猝死事件。虽然说,猝死是极端事件,但当类似事件较高频率地发生,该群体生活与工作的普遍状态就当被认真关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不仅肩负育人的使命,还面临着事业上升、生活压力大等多重负担,其身体与心理健康着实不容忽视。
当然,需要反思的,还有剧情从发酵到反转的过程。一则未经核实的消息在网上得以迅速转发,而且是以指责教育缺位为由。这折射出当前网络时代,似是而非的新闻评论甚嚣尘上,未经核实的内容竟可成为触动社会敏感神经的“热文”的尴尬现状;同时也折射出公众在看到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仍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课程的设置、学生人格的养成,有着更高的期待。(赵婀娜)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网络不是语言粗鄙之风的温床(新评弹)
已是最后一篇
- 网络不是语言粗鄙之风的温床(新评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