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手机和大学课堂似乎一直都是一对天敌。这个学期,好多大学都打起了课堂保卫战,有将“手机”逐出课堂之势,比如,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城市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都要求学生课前将手机上交至“手机袋”保管,而广西十余所院校则联合倡议实现“无手机课堂”……这场围绕手机使用权的战争并非新鲜事,几年前就在大学内部悄然开始。 其实,学生上课用手机并不稀奇,“带自己的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简称BYOD)”已成为趋势。比如,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专门设置了一个IT服务台,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移动设备连接到学校无线网上,学生无需被动坐在大课教室听教授滔滔不绝,他们可以使用丰富的线上资源,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最近美国《时代》周刊也刊出《无纸教室正在到来》一文。无纸和数字已经叩开了中小学教室的门。无论“大人们”是否准备好了,这种改变都会迅速到来。美国全国推行的学生人手一个计算机设备计划,将颠覆美国学生受教育的方式。根据思科公司进行的一项BYOD研究显示,高达95.2%的教师因教学目的使用手机,教育界是美国八大行业中BYOD比例最高的领域。 同样是保卫课堂,我们似乎要将技术逐出,而国外教育界则是欣然接受手机和网络的“侵袭”。课堂对于手机,除了拒绝,难道真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在青年教师沙龙上也说,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不只是学生的责任,关闭无线网络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才是根本。 今年上半年,华盛顿大学首席生物学讲师斯科特·弗里曼(Scott Freeman)与同事在一项研究中指出,与传统的讲座式授课相比,在理工科教学中采用“主动学习”理念、让学生自主参与讨论的授课形式能够降低学生的“挂科”情况,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研究结果于5月13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不知这些研究成果是否会被更多教师所关注。我们经常会抱怨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更喜欢选择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需要反思的是,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大部分大学都在采取大班授课制,在这种模式下,传统“讲座式”授课法更受偏爱。不允许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手机,恐怕还是要让学生们围着教师转,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 在网络时代,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可能孤立存在于真空中,根本离不开电子产品。据麦可思统计,目前有32%的“211”本科院校基本实现了全区域覆盖Wi-Fi,相比之下,高职高专院校覆盖率较低,还有好多院校不提供Wi-Fi。但无论如何,高速网络无处不在是未来的趋势,网络和生活、学习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堵根本堵不住。我们究竟是将技术与课堂分割,还是有效利用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呢? 改革需要时间、精力和成本,先行改革课堂者,必须通过试验处理这个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到底,课堂保卫战保的是效率和效果,任何能够促进教学的技术都应该拿来使用。教育改革最大的障碍是教育的引路人——大学管理者和教师的陈腐思想观念,如果主导者不愿接受新事物,始终抱守旧有的僵化模式,只会导致这种对立和矛盾愈加尖锐。(胡波)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任何时候 爱国情怀都不应被边缘
已是最后一篇
- 任何时候 爱国情怀都不应被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