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普遍处在一个既有机制保障又有实施条件的环境中,挺身而出就不是一个还需要思想斗争的问题。 日前,秦淮河老外救人一事,经过媒体报道,获得了网友的普遍点赞,大家都对这位“洋雷锋”的行为表示了支持,并且有很多网友表示佩服该老外的救护技能,因为报道中接受采访的医护人员解读,该老外采取的是正规的“复苏体位”进行救护。 近年来在引起社会热议的此类事件中,一般大家比较注重的都是见义勇为的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最集中的几类问题就是见义勇为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流血又流泪,见义勇为救人反被诬,见义勇为如果过当造成伤害怎么衡量等,从老外救人这个事件上看来,见义勇为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正能量导向,如果要想形成风气,除了道德引导之外,还需要完备的社会机制和相应的物质基础。 在老外救人的整个事件中,最终决定了整个救助称为大团圆结局的,就是老外的救人技能。之前不是没有人想去救这个跳水者,但是大概是因为水性不好没有成功,而老外不但及时地捞到了人,还施展了正确的救护方法。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这个老外,而靠周围其他技能不熟悉的人来施展救助,结果是不是会变成悲剧呢?真是不敢想。 在日常发生的突发事件中,除去占比例很少的刑事案件外,大多数都是类似车祸、火灾、工程事故等意外伤害,在这其中,挺身而出除了法律方面的问题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救助能力问题。而根据我们的一般情况看,大多数普通人,这类技能明显不足。 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与训练,在发达国家中是比较普遍的一项社会活动,很多人都会主动地去参加培训并且担当志愿者。我国虽然各级卫生组织和一些民间机构一直在努力推广这些工作,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共识,包括跟医疗卫生无关的政府机构和民间,都对类似的情况重视不足。比如本事件的发生地南京,2013年曾有报道称,全市只有20万人受过急救训练,平均40人里才有一个,是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十,估计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就更差一些。 灾难和灾害教育,自我保护和救助训练,基础设施和器材的配备等,都是能够在不幸事件发生后能够把损失和伤害减低到最小程度的有效手段,如果大家普遍处在一个既有机制保障又有实施条件的环境中,挺身而出就不是一个还需要思想斗争的问题。 (郁晓东)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洋雷锋”的急救技能更值得学习
已是最后一篇
- “洋雷锋”的急救技能更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