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哪怕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7月8日,多名新四军老兵在京参加了学习贯彻习近平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讲话精神座谈会,表示“我虽然不研究历史,但可以做历史的见证者”。 光阴荏苒,全民族抗战爆发,迄今已过去77年,抗战胜利距今也已有近70年之久,卢沟晓月尚在,石狮弹痕犹新,但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兵们,如今却早已过了耄耋之年,期颐之寿。 抗战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已作为一段完整的历史永铭史册;抗战也是一场由亿万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用鲜血、生命为代价去拼杀、去战斗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是由一个个微小但具体、生动的人名连缀而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有义务将抗战这段渐渐远去的历史,用忠实、翔实、生动的笔法记录下来,以飨后人,以儆后世。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宏大叙事,更需要将亲身经历抗战血与火洗礼并幸存至今的抗战老兵的事迹、叙述、文物搜集整理,去芜取精,客观地记录下来。 老兵不死,却终究会渐渐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万的老兵,带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细节和故事,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匆匆离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亟待挖掘、抢救的活的历史。对此,必须有使命感、紧迫感——挽救这段历史中的一个个细节,趁现在还来得及。 老兵们不仅是历史、细节和故事,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这对他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百味错杂,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最“年轻”的抗战老兵,都已是耄耋老人,记住他们,不仅要承认他们的抗战历史功绩,更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和照顾。 毋庸讳言,在整理抗战史料过程中,不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从而影响了信史之信;再者,许多老兵的回忆、履历,存在诸多晦涩、混乱和难以索解的成分,这不仅在全世界关注抗战、关注老兵命运的中国人中引发许多激烈争论,也影响了部分人对整理抗战史、关爱抗战老兵的积极性。 但唯因如此,我们才更应抓紧不多的时间,趁故事尚新,遗老尚在,把更多的史实、细节留住、澄清。 记住抗战,记住老兵,并非仅仅一个概念、一句空话,而应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陈在田 学者)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应急救助基金能根治见死不救吗?
已是最后一篇
- 应急救助基金能根治见死不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