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考最大人性化
今年高考,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江西一位考生因为见义勇为受伤,本以为与高考擦肩而过,教育部却传来消息,待他身体康复,将重新为他和另一名受伤考生组织单独考试。高考破例为这些善良正义的考生,打开了一扇大门。由此,人们也看到了高考以人为本的弹性化一面。 在一些人看来,高考也有“非人性化”的一面。今年,山东一名优秀考生,因为记错高考时间,迟到40分钟,被拒之门外。无论围聚过来的家长如何为她求情,该考生最终还是被取消了本场考试资格。几年前,上海也有一名考生,曾因为迟到几分钟,最终未能参加考试。一些网友在为这些考生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指责高考的“冷酷无情”,甚至有人建议是否能为迟到考生另设考场。但高考作为一项严格制度,它更有刚性的一面,“铁律”是必须遵守的。 今年高考由于正好碰上双休日,又有人建议,高考是否能固定放在6月的首个双休日举行,减缓交通拥堵压力,降低社会陪考成本等。也是在今年高考期间,外地一位班主任因手机闹铃出了问题,送考险些迟到,差点因无法将全班考生准考证送入考场而影响学生考试。于是有人提出,将准考证交给班主任一个人保管,这样的风险系数太高。似乎不管什么事件,只要是与送考陪考有关的,总是牵动神经,让人“大气也不敢出”。 说到底,这些担心和忧虑,都与高考的重要性以及一年一度的集中考试有关。考试组织有风险,一次考试的偶然性很大,考生万一发生迟到、受伤等事件,与高考错过就得来年再战。让高考更加人性化,并不是要打破高考制度的一些规定,或让高考制度网开一面,而是强调打破一考定终身的现状,通过学校自主招生,甚至一年多考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减少考生、考生家庭以及社会对于高考的焦虑感。 (彭薇)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变态的“女德国学班”哪还有“德”?
已是最后一篇
- 变态的“女德国学班”哪还有“德”?
责任编辑:路 弘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