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绍兴,文风鼎盛。举目所见,充满励志的话语。如望族家门的楹联“承祖父训克勤克俭,教子孙贤唯读唯耕”,“诗书传家远,礼义日月长”。踏进学校,最醒目的横幅是孔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四壁有众多条幅:“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充满哲理的格言,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学校里的老师,是家族中知书达理之士,多是“绍兴师爷”的后代,有的曾任大学中学的教师,或钱庄的经理、襄理,阅历丰富。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他们失业回乡做塾师,教诲子弟。除了讲国语、算术、常识、地理外,还乐于和学生讲故事。一天,老师问大家,绍兴当代最有名的是什么?学生说:“黄酒”。老师含笑点点头,但又似乎并不切题。接着问还有什么?学生们一片沉寂,忽然有位学生说:“师爷”,老师说:“有道理,接近哉。”接近,不等于精准。一位学生豁然开朗地说:“人才”。老师满腔喜悦,连说:“对了,对了。”然后点评道:绍兴黄酒,驰名全国,已两千多年,算不上当代;“绍兴师爷”盛行于清代,为官府幕僚,清朝灭亡也随之衰落;而当代人才,如蔡元培、秋瑾、鲁迅、马寅初、邵力子、钱玄同,他们通古今之变,适乎世界之潮流,为当世之俊杰。 绍兴家风的传递始于童蒙,其方式是循循善诱,寓教化于讲故事和饭桌言谈之中。晚餐时老少怡然自得,天天有话题。在我童年时期,一日钓了一碗多河虾,晚餐端上来时,热气腾腾,美味诱人。父亲含笑说:“你有功,多吃几只。”随即他话锋一转:“唉,应分一半给老师。”话音刚落,那位大谈绍兴出人才的老师,已来到身边,对父亲说我已送去一碗河虾。“吃过哉,透鲜透鲜,我来谢谢伊咯。”此趟他专程上门道谢。父亲喜出望外,称道:“小人懂事,好咯,好咯。老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引路人,大家都要尊师。” 旧年,绍兴农家妇女普遍从事手工纺纱,以补贴家用。棉花纺成纱,每斤升值约七两,升值按价折算成货币。商人下乡收纱,每笔生意几乎没有整数,计算起来很复杂。商人欺农妇不懂算术,有意抹去一些零头,又暗打折扣,常常少给钱。农妇们为避免吃亏,便请小学生帮忙核算。小学生拿出算盘,的的笃笃演算起来,得出正确的数字,商人不得不屈服,向农妇补上钱款。此事维护了劳动者的正当权益,阻止了不道德的商人诓骗,学生也得到了历练。消息传开,村上人们都喜滋滋地称正确演算的学生为“好小官人”,这种赞赏是激励成才之法。 往事历历,童年时家庭中师长们的言谈皆铭记心怀。良好家风家训,启迪人生。(倪平)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坚持原则不能怕得罪人
已是最后一篇
- 坚持原则不能怕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