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阿哲理 答“中东之问”——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的演讲注读
发表时间:2016-01-2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冯武勇 柳丝)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21日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习主席在演讲中,针对“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用“交而通”的中阿哲理,阐述了中国的中东政策。

  “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

  此句出自《管子》,大意是:尚未见面就让人仰慕亲近的人和地,应该去走走;久久难以忘怀的人和地,应该来看看。

  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阿拉伯国家。演讲开篇,习主席引用此句,浓浓地传达出中国人对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的亲近感,唤起了中阿两个民族在千年丝绸之路上“出入相友”的高情厚谊。

  “自己的指甲才知道哪里痒。”

  习主席引用这句阿拉伯谚语意味深长,可以说是解答事关和平与发展的“中东之问”的一把钥匙。联想到当前导致中东部分地区乱局的深层原因,这句谚语蕴藏的深刻哲理和现实针对性不言而喻。

  其实,中国也有类似的谚语。2013年3月,习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说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

  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削足适履、东施效颦,显然都只能适得其反。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此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大意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应该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走光明正大的道路。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立身处世之本也是如此。习主席借用此句表明中国对中东政策的立场态度,即中国在中东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的君子之道,这也是中国对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的一贯追求。

  “中国人有穷变通久的哲学,阿拉伯人也说‘没有不变的常态’。”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原典出自《周易·系辞下》。这句话在中国耳熟能详,穷变通久,堪称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精髓之一。中国还有一句谚语,“欲速则不达”。所以习主席随之耐人寻味地指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十分重要”。

  “当你面向太阳的时候,你定会看到自己的希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虽然历史beplay官网app 不同,但只要中阿两个民族继续彼此真诚相待,甘苦与共,守望相助,定能携手走出一条共同发展的阳光之路。

责任编辑:王 爽
分享到: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05140&encoding=UTF-8&data=AC9hdAAAAAcAAF5sAAAAAQBY6K6y5Lit6Zi_5ZOy55CGIOetlOKAnOS4reS4nOS5i-mXruKAneKAlOKAlOS5oOi_keW5s-S4u-W4reWcqOmYv-ebn-aAu-mDqOeahOa8lOiusuazqOivuwAAAAAAAAAAAAAALjAsAhQ9wSDfwb0EN1yz8RWHd23DH132OQIUDzrS70fKTPlF3W7ETw1DjC3t1b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05140&encoding=UTF-8&data=AC9hdAAAAAcAAF5sAAAAAQBY6K6y5Lit6Zi_5ZOy55CGIOetlOKAnOS4reS4nOS5i-mXruKAneKAlOKAlOS5oOi_keW5s-S4u-W4reWcqOmYv-ebn-aAu-mDqOeahOa8lOiusuazqOivuwAAAAAAAAAAAAAALjAsAhRqaZoZqz9-ZOGCwdBAhsR6cHa2JwIUXdF3RCfC58tO92v5lMhSGsr4DLc.&siteid=7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