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需要以有效性为分析框架来把握其内涵和要义。
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都要坚持有效性原则
马克思指出,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毛泽东严厉批判主观主义者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邓小平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些重要论述,实际上都指出了理论研究及其话语建构、话语表达的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是指,理论主体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客观实际出发,着眼于能够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进行学术、理论的观念与话语构建,并且在社会实践层面上,追求理论研究成果满足社会与民众需要的有效发展。有效性不仅是理论、理论研究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话语、话语体系建设要坚持的基本原则。话语体系建设的目标在于争夺理论的话语权。话语权,简单讲来,就是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和民众判断以及选择方向的能力。
我们党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思潮中占主导地位,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民众的行动指南。掌握话语权,必须进行有效的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的目标在于:通过有效的话语体系来表述、表达、传播中国理论,让中国理论有说服力、影响力,民众能够认同它。由此,我们的话语体系建设需要坚持并追求有效性。围绕中国理论展开的话语建设,要着眼现实,能有效解释现实,并且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着眼于中国问题和中国道路不断提升话语建构的有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有效性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并且,以正确的理论、有效的话语体系指导了实践,用有效的理论成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1978年以来,根据实践和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的话语体系。这样的话语体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是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句话,这样的话语体系是具有有效性的。
客观地说,这些年,我们的话语体系建设并不尽如人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话语体系建设需要着眼于中国问题、中国道路,只有面向问题,立足实践,话语体系建设才能成功。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要有生命力,必须直面中国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时代问题;必须研究中国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话语体系建设要面向中国问题,把中国问题作为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题和核心,以解释、解决中国问题为基本的评价标准。正如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在当前,中国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相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就是由大国走向强国的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理论、话语是否有效,还要看能否解释好现实。评价我们的话语体系建设成功与否,就是看:中国理论、中国话语能够有效解释好中国道路。当前,在话语体系建构、话语权方面,我们的有效知识供给不足。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举世瞩目。但是,我们的理论、话语还不能充分、有效地解释中国经验、中国道路。长期以来,我们进行的是“话语进口”,完全用西方概念和话语体系套解中国实践和中国问题,在现实中常常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话语之履,导致的理论恶果是“中国道路、西方话语”。我们必须积极自觉地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言说方式和话语体系,并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解释中国现代性,争取掌握国际话语权。
着眼于“内-外”视野,提升话语方式的有效性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增强话语的有效性需要既从“话语内容”,又从“话语方式”上入手。打造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上来考虑。
从国内来看,有效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要解决的问题是,让人民群众理解、接受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话语方式的建构上,要坚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社会话语之间的有机统一。政治话语是关于政治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政党价值观、政策方针的话语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涉及回答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领导核心等重大政治问题,其表达方式首先是政治话语方式。学术话语是指具有一定理论支撑并由特定概念、语言、范畴等构成的话语,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学理性和科学性。社会话语,是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话语,是对人们基本生活的话语表达,具有通俗易懂、使用范围广等特征。某种话语体系一旦采取了大众化的表达方式,就容易被大众所理解、把握和运用。例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大众话语,就很容易打动人,获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在表达上,要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社会话语有机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政治上,说得对;学理上,说得通;大众宣传上,老百姓听得懂。坚持从多个方面改进我们的话语表达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例如,总书记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等耳熟能详的诗词来表达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容易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
从国际上来看,有效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要解决的问题是,外国人如何清晰、准确地理解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而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因此,话语的表达方式至少要坚持下面几个原则:一是学理性原则。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首先还是通过严谨的逻辑方式、科学的范畴和概念精准地表达出话语体系的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和实践探索。现在,有些话语表达形式就缺少学理支撑,没能精准地反映对象。二是普遍性原则。讲好讲透中国故事,要善于运用国外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和手段,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这就需要我们的话语形式要尽可能普遍化。一些过于意识形态化的、过于本土化的话语方式,外国人很难理解,这会影响到内容的传播。中国梦在表达方式上就坚持了普遍性的原则。中国梦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获得各国人民的理解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期间,多次讲到中国梦与非洲梦、亚洲梦、美国梦、世界梦是相融相通。这些观点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三是简明扼要原则。简明扼要的表达,更容易让人记得住。如,我们党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标准,就容易被广泛传播。在中国道路、中国理论的对外宣传上,我们更应当采用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唐爱军)
-
上一篇:
-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已是第一篇
-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
下一篇:
-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大有可为
已是最后一篇
-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