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脱贫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脱贫任务最重的边远贫困“硬骨头”地区,老乡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新的一年里,他们有哪些心愿?
春节前夕,新华社记者在贵州、云南、广西回访2015年度曾经采访过的部分极贫村寨,倾听贫困群众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新年期盼。
衣食住行条件改善 卫生教育水平提升
农历腊月二十三,贵州再次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通往黎平县蒲洞村、一边是深崖一边是峭壁的通村公路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凝冻,当地最低气温已降到-3℃,湿气寒冷刺骨。
记者在蒲洞村的主干道上看到,虽然飘着雪花,仍有村民忙着搬运建筑材料,不远处的鼓楼下,十多个村民围着火塘商量年后的发展计划。
“再也不用住破旧的危房了。”村民林宪平说,他去年还和老母亲住在四面透风的一级危房里,在政府的帮扶下,如今已经新建起了2层6间木房,现在正在加紧装修。
“过去这一年,我们村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贵州省黎平县蒲洞村村支书杨昌发说,蒲洞村是国家一类贫困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有2016元,全村40%以上生活在贫困下以下。
在各级帮扶下,去年实施危房改造210栋、完成改厕70个,改灶116户,新建临时公厕2个,旅游公厕已完成60%,还新建了幼儿园,扩建了村卫生室,整修了村小学。
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曼班三队是位于布朗山深处的一个拉祜族村寨,全寨17户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6户,属于“直过民族”。这个封闭落后的山寨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记者去年9月在曼班三队采访时,寨子里到处是牛粪、垃圾,没有一个厕所。“现在村民每天都组织打扫卫生,还用编织袋和树枝搭起了简易垃圾桶。”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李伙保说,每户还要新建一个厨房和卫生间。县教育局送来很多玩具,原教学点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每天早上都有小孩来玩拼图游戏、看动画片。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葛家村是国家一类贫困村。腊月二十二,记者在葛家村副主任蒙剑英家看到,他家已经准备了一部分准备了年货:100斤大米、20多斤苹果、30多斤甘蔗和五六斤糖果,还准备了一头年猪。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要脱贫”意识增强
记者走访部分贫困户,采访多名村组干部、驻村干部、乡镇干部等了解到,经过宣传、动员、引导,极贫地区群众“等靠要”现象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要脱贫”的积极性、“我能脱贫”的信心逐渐增强。
在一系列的帮扶下,曼班三队的村民面貌比以前有了明显改观。小孩子大多穿上了衣服,不再像以前一样光屁股,几名在校生也穿上了干净整洁的校服。
时值冬季,曼班三队田地里绿油油的玉米苗十分引人注目。1月中旬,在驻村工作队队员指导下,曼班三队集体种植了35亩冬玉米。以往冬季闲置的田地里覆盖上了地膜,玉米苗从地膜里钻出来,已经长了十几厘米高。“村民以前不会种冬玉米,以后学会了每年就可以多收一季。”驻村工作队员欧书成说。
“村子的变化太大了!”曼班三队村组长扎坎坐在自家沙发上说,往年这个季节,村里人很少有人出去干活,今年大多数人都积极主动参加劳动,“以后就跟着工作组干,全村人一起发展!”
广西都安县隆福乡副乡长卢胜说,一年前,乡政府工作人员到龙母屯时,发现一些村民甘于贫困,满足于现状,年纪轻轻不愿与外界接触。针对这一现象,去年乡政府工作人员每次进村入户,都劝他们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这些外出的人主动脱贫的意识明显增强。
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蒲洞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目前,全村已经种植有机黑米200多亩,建立茶叶基地300余亩,种植青钱柳1000多亩。
黎平县委书记王茂才说,以前老百姓思想上对脱贫没有信心、没有手段、没有能力,县里采取“扶志”与“扶智”并举,通过“干部创事业、群众创家业,干部带着群众创家业”的方式,加快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盼增强发展后劲 望加快脱贫致富
记者去年在一些边远极贫村寨地区采访时发现,部分村干部、贫困群众对“2020年脱贫摘帽、建成小康社会”信心不足。然而,1年多来,随着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他们越来越看好家乡的前景,增强发展后劲成为他们新的期盼。
贵州黎平县蒲洞村村民吴龙庆在浙江打工10多年,以前一直以为老家不会有啥大的发展,这次返乡后,村容寨貌的改变让他喜出望外。“外面再好,不如老家好。”吴龙庆说,他看好村里的发展前景,决定在家创业。
广西都安县葛家村龙母屯至今尚未通路。去年3月,记者前往龙母屯时,三四公里的山路几乎全是悬崖,狭窄处只够放脚,双手须紧抓岩石以免落下近百米深的悬崖。如今,这段崎岖的山路已开出两三米宽的路基,尽管路面堆满大大小小的石块,但已不甚危险。
“过完年,我想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村民们一起将路修通。”都安县葛家村副主任蒙剑英说,由于通往他家所在的龙母屯至今没有通车路,屯里连一辆摩托车都没有。
据西双版纳州扶贫办的基层干部介绍,曼班三队“直过民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以全村重新规划,项目涉及产业开发、基础设施、素质提高、社会事业、安居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曼班三队的群众,能加快融入外界社会,早日脱贫致富。”曼班三队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李伙保说。
蒲洞村一些准备返乡创业的群众表示,国家在路、水、电、房、产业发展等“硬件”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希望能继续能在贷款的额度、利息、期限等方面再进一步加大扶持。“相信再过几年,我们‘蒲洞’村能成为黎平县的‘浦东’!”蒲洞村村民杨胜彰说。
-
上一篇:
- 从大碗喝酒到小碗饮茶——东北茶馆见闻
已是第一篇
- 从大碗喝酒到小碗饮茶——东北茶馆见闻
-
下一篇:
- 村子还是那个村子 村子已不是那个村子
已是最后一篇
- 村子还是那个村子 村子已不是那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