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在,就什么都会再有”——安徽宣城沈村镇灾区见闻
发表时间:2016-07-1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7月10日电(记者王立武、程士华)“水来得太快了,转眼间房子就被淹了。”安徽宣城市沈村镇中学安置点83岁的何中石老人告诉记者,1983年以来,今年的水涨得最快、来的最猛。

  7月9日下午,记者驱车绕道60多公里,穿过崎岖山林小道和洪水漫过的圩堤,终于到达因水灾多处道路阻隔的宣城市宣州区沈村镇。受长江支流水阳江持续高水位浸泡影响,宣城市2个万亩圩口、19个千亩圩口近日相继漫破,其中包括沈村镇范围内周村圩、魏村圩、杨星圩、双桥联圩等四个圩口。

  截至8日早8时,沈村镇共转移受灾群众9613人,双桥联圩的胜利村、太阳村、双塘村三个村的群众被安置在城区,其他受灾群众被安置在沈村中学、沈村小学、沈村幼儿园等三个安置点上。

  “洪水很快漫到家门口,家里的东西来不及转移。我抱着电视机拉着老伴就赶紧往高处撤。”和何中石同住一屋的丁家祥说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1996年洪灾时,房子倒了。这一次,房子又被泡在水里。”在沈村幼儿园安置点,杨星村村民沈爱玉一边帮助同住在一间教室的其他老人整理铺盖,一边告诉记者,她住在安置点5天了,政府每天每人发1斤米,油也是政府送来的,还有医生和护士驻点。“起先不想撤离,舍不得家。水不断猛涨,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大家撤出来。”

  沈爱玉说,现在的房子是1999年水灾后新盖的。自己最担心的是一层已经被泡在水里的房子,台风来了能不能扛得住。她现在每天都悄悄地划着小船回到圩中央,绕着自家的房子看一圈。住在安置点,政府样样事都为村民考虑得周全。沈爱玉说:“国家这么大,受灾的人这么多,不能都指望着政府。盼着洪水早日退,得赶紧回去抢种小麦。今年收成没指望了,明年麦收过后就能稍稍缓过来。”

  走过三个安置点后,记者跟随沈村镇副镇长罗木生来到镇政府。刚进院子,迎面遇见丹桂村村民骆良清。骆良清家就住在7月初漫破的杨星圩。他说:“10亩待收西瓜、两亩泥鳅池、20亩鱼塘、3亩桂花苗,本钱就花了7万多元,一破圩全泡汤了!。”

  沈村镇党委委员姚楠介绍,7月4日破圩后,骆良清主动要求镇干部安排自己当义工。像老骆一样体力尚好的受灾群众中,有20多人一上岸便转身当起救灾的义工。

  “天灾,没办法。只要人在,就什么还会再有!”骆良清边说边启动装满棉被的电动三轮车,奔往安置点而去。

责任编辑:王 爽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511452&encoding=UTF-8&data=ADWUnAAAAAcAAI6XAAAAAQBR4oCc5Y-q6KaB5Lq65Zyo77yM5bCx5LuA5LmI6YO95Lya5YaN5pyJ4oCd4oCU4oCU5a6J5b695a6j5Z-O5rKI5p2R6ZWH54G-5Yy66KeB6Ze7AAAAAAAAAAAAAAAuMCwCFHaqU5VqiXCwm2HnKhXiRFIoeMquAhRs1-U0FOiiZwMQqArUzuXyNANDJ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511452&encoding=UTF-8&data=ADWUnAAAAAcAAI6XAAAAAQBR4oCc5Y-q6KaB5Lq65Zyo77yM5bCx5LuA5LmI6YO95Lya5YaN5pyJ4oCd4oCU4oCU5a6J5b695a6j5Z-O5rKI5p2R6ZWH54G-5Yy66KeB6Ze7AAAAAAAAAAAAAAAvMC0CFAJvIpnYFpjRmFd_KIXsjASJvXjnAhUAgGznnceXZojU9uTl5NKHC2K3_r4.&siteid=7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