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林,男,1965年7月生,陕西省铜川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2017年12月6日,王彦林坐在市红十字会的办公桌前,拿起笔,没有丝毫犹豫,不到一分钟时间就把填完这张表格--“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姐姐王彦丽作为亲属鉴证,流着眼泪,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电脑数据很快就显示了这次登记的结果:“王彦林您是第130514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
“手术后出院那天,医生告诉我,如果不吃那些药,我剩下的时间也就只有一年了。那时候我有点难过……”王彦林停顿了一下,“因为不能再献血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还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呢?”
52岁的王彦林今年9月20日被查出患上恶性肿瘤,但他在手术结束后不到半个月,11月20日就又来到了铜川市中心血站继续做志愿公益服务,“我想,将来我不在了,烧了也就白烧了,不如把遗体捐了,可以让更多人受益。”12月6日上午,在铜川市红十字会办公室,王彦林填完表格,正式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第130514位志愿者,他是铜川市第13位遗体捐献者。
“2000年10月20日那天下班后,在街上看到有人在宣传无偿献血。我前一年因为车祸刚刚做过手术,当时也没多想,想着捐出自己的一点点血液,能挽救一个伤者的生命,这是一件会让自己骄傲和自豪的事情。”王彦林曾经是铜川铝厂一名普通职工,一次偶然的献血,加上后来亲人患病用血的经历,让他感觉到无偿献血的好处和重要性,他决心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从工厂内退以后,从2013年开始,王彦林正式加入到铜川血站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不但自己每年定期献血,而且在血站为这里的医护人员提供辅助服务,为前来献血的爱心人士端茶倒水,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和血液知识。
“人的生命是不可以再造的,但人体血液可以是再生的,用自己的一点血去救一个鲜活的生命,总比害一个人强吧,能多献一点就多献一点,我也不求什么回报,就觉得这件事挺光荣的,也让我感到快乐,所以我就一直坚持下来了。”王彦林轻描淡写的讲述着自己16年来坚持献血的想法。从2000年至2016年12月底,16年里,王彦林共无偿献血31次10800毫升。相当于将他体内的血液换了2遍。
今年3月的一天,王彦林和自己的女儿、两个姐姐都说起过自己想要捐献器官的想法。“他们都赞同我的想法。姐姐还跟我说,只要我自己不留下什么遗憾就行,我说,没什么可遗憾的。”
每年王彦林都要进行两次无偿献血。今年年初他再次去献血时,工作人员现场查体时告诉他,他的血压偏高,不能献血。“当时我想,也许调整一段时间就好了,也没有太多注意。”但后来一次腹部疼痛,给他带来了坏消息。
今年9月20日,王彦林因为腹部疼痛到西安检查后,经医院确诊为肾恶性肿瘤。在姐姐的帮助下,王彦林治疗先后花去了8万元医药费,但病情却始终不见任何好转,肿瘤已经转移至肺叶,生命时间所剩不多。“后来在西安做了手术。医生说我这样的病情已经很严重,如果不能有针对性的吃药,生命最多也就能延续一年。”
说起自己的病情,王彦林脸上始终带着微笑,“留给我的时间也真的不多了。我是一个普通市民,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再说了,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迟早一天大家都要面对。能治好我会很快心,治疗不好也要坦然面对。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无偿献血16年,突然因为生病中断,确实有些遗憾。”
很多人从知道自己患癌症的那一刻起就被疾病击倒,心理、身体都会瞬间垮掉。但王彦林没有,他很开朗,很坦然,也很积极。手术结束不到半个月,就又来血站参加志愿者服务了。他就单纯地想在这里奉献自己的爱心。他的内心,真的是一种大爱。
“我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无偿献血16年,突然因为生病中断,确实有些遗憾。现在生病了,可能无法捐献器官了,所以我想将来可以捐献自己的遗体,让医生们可以用来做研究,帮助更多的人。”王彦林说,现在他还是和往常一样,只要有时间就来血站参与公益活动,“来这里可以和大家多一些交流,自己也不孤单,挺满足的。”
财富多、beplay官网app 水平高的人,不一定有王彦林的这种崇高境界,也正是他的这种最淳朴最简单的普通市民做出的这种具有大爱的事情,值得我们全社会去学习。他用一个普通人的凡人善举,谱写出了一曲人间大爱的英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