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增杰
古稀老人8年义务调解纠纷近2000起
助人为乐
河南省
2018年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马增杰,男,1949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西关街道办事处社会法庭法官。

  现年69岁的马增杰是魏都区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他曾在部队当过教导员,转业后在企业工会工作过,比较擅长做思想工作,退休后被聘为社会法官,由于调解有方、成绩显著,2010年,魏都区成立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将其调到调解中心工作,专门设立了品牌调解室——“老马调解室”。虽说是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但到魏都区矛调中心工作,对马增杰来说意义非同一般。他说:“这份工作是为党站好思想岗,为人民站好正义岗,为法律站好前哨岗,为稳定站好门卫岗,为大众站好和谐岗。这五个哨岗,每一个都要用心站好。”

  有人说做群众工作难,马增杰却说,如果对群众感情不真不深,做起来肯定难,用心用情去做就不难了。调解员这个岗位,接触到的矛盾纠纷特别多,如感情、财产、赡养乃至生活挫折等问题。解决群众困难,具体说就两条,一是感情,要对群众的难处和期盼感同身受;二是行动,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

  马增杰在魏都区生活了几十年,对辖区内的情况了如指掌,对于因琐事引起的纠纷,他也能准确地找到症结。两年前,西关办事处辖区居民李某的女儿突发阑尾炎,在市区一家医院做了阑尾切除手术。做完手术4个月后,李某的女儿突然腹痛难忍,便到郑州一家大医院检查。检查后,医生说她的输卵管有扭曲、粘连症状。李某认为女儿之所以出现上述症状,和之前的阑尾切除手术有很大的关系。马增杰接到李某的申请之后,便多次找医院做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该医院赔偿李某2万元钱。

  马增杰年幼时生活艰难,可心地善良的他,把学雷锋做好事当成日常行为准则。在部队期间,他曾被安排到当地驻村帮扶。他悉心照顾当地的一名“五保户”,每天为其送吃、送喝,被当地政府评为“爱民模范”。社会法官、金牌调解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诉前调解、化解矛盾,虽说还是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但对马增杰来说意义可大不一样。他说:“共产党员是不会退休的,要始终有一颗奉献的心,要为党站好思想岗,为人民站好正义岗,为法律站好前哨岗,为稳定站好门卫岗,为大众站好和谐岗。”

  2012年的一天,17岁的郝某找到马增杰寻求帮助,郝某父母在他年幼时离异,郝某跟随母亲生活。成年后,由于郝某无所事事,又爱打架,母亲气得不让他进家门。马增杰了解情况后,劝郝某回家给母亲承认错误,可郝某一点儿也不听劝。后来,郝某的母亲闻讯来到调解中心,在马增杰的努力下,母子言归于好。马增杰在与郝某的交流中,得知郝某有入伍当兵的想法,于是就帮他去各个部门审核盖章……在马增杰的细心帮助下,郝某终于如愿以偿,走向了军营。

  “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我为民服务的热情始终不变,共产党员为百姓办实事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由于马增杰爱岗敬业,慕名找他调解纠纷的人越来越多。有一次,禹州的一个女孩儿来找马增杰寻求帮助。马增杰告诉她应到当地调解,这时女孩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你救救我吧!”一向热心肠的马增杰见状赶紧扶女孩儿起来,并问明缘由。原来,该女孩拒绝了一个男子的追求,该男子一气之下把自己的手指头给剁了。该男子的父母见状,便警告她不会让其好过。了解情况后,马增杰给男子的父母打电话,希望他们能出面解决问题。谁知其父母却说:“我们不去,谁知道你是不是收了她的礼。”马增杰听完后不仅没有生气,还耐心地劝导他们,最后,在马增杰的努力下,双方达成协议,以后互不干涉对方生活。见问题妥善解决,女孩儿对马增杰充满感激。

  平时,老马把工作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乐活其中。“研究矛盾点、找准共同点、掌握平衡点、分析突破点、解决疑难点、协商统一点,掌握了这六个点,就掌握了调解工作的窍门。”马增杰把工作经验总结成顺口溜,通俗易懂,方便好记。“调解有窍门,看他什么人;调解讲人情,关键是真诚;调解有情意,说话有道理……”“年轻人靠启发,青年人靠鼓励,老年人靠安慰,老弱病残靠照顾……”在整整3本的感言笔记中,写满了马增杰对调解纠纷的总结和经验。马增杰说,矛调中心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在这里,老百姓不上“公堂”、不交诉讼费、不走烦琐的程序,通过平等协商就能解决一些民事纠纷。

  多年来,马增杰根据以往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运用灵活多变的调解方法,在8年的时间里,共成功调处各类矛盾1903起,并总结各类调解经验,为各地市单位推广经验46场次。2013年,他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社会法官”,2015年、2016年他先后两次被评为“许昌市金牌调解员”,2017年又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调解员”,他的事迹分别被河南电视台、河南法制报、河南工人日报以及市、区级多家媒体报道。

来源: 河南文明办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