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周光秀,女,60岁,遵义市绥阳县蒲场镇唐家砖厂厂长。
事迹简介:周光秀从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由于医治不当,导致右下肢残疾,之后又不慎跌倒致左腿严重受伤,行动更为不便,只能依靠轮椅来行动。1991年,她的丈夫遭遇车祸,左半身瘫痪,周光秀要照顾瘫痪的丈夫、年幼的孩子,还承担着养家重担。她决定自主创业,前后做过地摊杂货、服装、养殖生猪等生意。2006年,在绥阳县残联和蒲场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周光秀办起了砖厂,她秉承着诚信经营的理念,使砖厂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好。砖厂从最初的2名员工、1台机器,发展到现在拥有16名员工、8台打砖机,砖厂占地11亩。她不仅帮助镇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还热心资助身边2个家庭困难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正文:
周光秀家境贫寒,从出生就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医治不当导致右下肢残疾,小学毕业后就没有继续学业。由于不想当别人眼中的什么都不做、什么也做不了的“残废人”,1980年与丈夫唐登权结婚后,她向邻居借了50元钱,做起了人生中第一单生意。刚开始只是摆地摊卖杂货,周光秀凭借自己亲切友善、热情爽朗的性格,在她这里买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多,生意不错,有了一定积蓄后,她改做服装生意。
1991年,周光秀的生意越做越好,可丈夫突发车祸,导致左半身瘫痪,她不得不停下生意照顾丈夫,并花光了自己多年汗水换来的积蓄。后来丈夫的伤病逐渐好转,周光秀又开始养殖生猪,由于身体行动不便,辛苦两年,收入甚微。在家里她要照顾瘫痪的丈夫、年幼的孩子,承担着养家重担;在外还欠有上万元债务,日子过得很辛苦。她却继续一人坚持,没有去求助他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2006年,周光秀在县残联和蒲场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砖厂,通过辛苦操持、诚信经营,效益越来越好,砖厂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2名员工、1台机器,发展到现在员工已达16人,占地11亩,拥有打砖机8台。但砖厂的创办并不是一帆风顺,成立之初各种困难迎面而来,首先是销路问题。社会上多数人认为残疾人做出来的砖质量不行,她跑了多家工地都无销售结果。但她并不气馁,起早贪黑,改进生产方式,在镇党委的帮助下,第一批砖顺利销售出去,这给了她极大的信心。
2008年,周光秀的砖厂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员工人数已达10人左右。此时她看到镇里也有与自己相似的残疾人,她深知残疾人生存生活的困难。“我能有今天全靠党委、政府的帮助,现在我有一点点儿能力,也到我帮助别人的时候了,人一定要懂得感恩。”周光秀说到,于是她将把镇上生活比较困难的残疾人招到砖厂来上班的想法跟家人说了,家人一致同意。但有一些亲朋反向相劝:“你是不是傻呀,这残疾人到砖厂能做什么呀,这不是白给工资吗?”周光秀不予理采,先后招了4名残疾人到砖厂就业,解决他们部分生活上的困难。
身为残疾人,不仅自己创业,还带动残疾人就业。2009年5月,她的砖厂荣获遵义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十佳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如今在周光秀的砖厂,16名员工中有4名是残疾人,其中3个是肢残,1个是袖珍人。砖厂工作劳动强度大,残疾人只能做简单的工作,同样身为残疾人的周光秀很清楚这个事实。但她对残疾人会遭受的生活困难问题深有体会,所以做工作是其次,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有幸福、快乐的生活才是周光秀所想看到的结果。
每到节假日,周光秀都会与砖厂的工人一起度过,就在她的“快乐砖厂”,摆上一桌大家动手做的饭菜,像一家人一样过节。看到大家很幸福的吃着饭菜,周光秀的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幸福感。“在来砖厂上班以前,我就像一个废人,一家人吃穿都成问题,如今我每月都能有几千块钱的收入,生活一下子就变稳定了。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也许在大街上要饭吃了。”砖厂残疾工人陈大哥动情地说。
“我只是希望他们通过在我的砖厂工作,生活不会那么苦。都是残疾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也不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面对他人的询问,周光秀总是微笑着这样说。
周光秀并没有做出感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凡人善举,细微之处感动人心。在自己生活困难时,就帮助别人一餐饭或者一件衣服,如今略有积蓄,几十块、几百块、上万块,她也付出。她曾经资助过2个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中一个考上了大学。
周光秀的助人为乐不仅仅体现在帮助残疾人就业上,看到生病和生活困难的人,不管是邻居还是自己的员工或者是陌生人,她都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 “我能有今天,全是党委政府和身边热心人的帮助,所以我也要用行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并会一直坚持下去。”周光秀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并且用行动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