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淑凤,女,1957年3月出生,北京路政局路网中心退休职工,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菜园街社区居民。
霍淑凤和公公婆婆亲如一家,她给智障大伯哥当了“亲妈”37年,37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照顾智障大伯哥,她孝敬了婆婆20年、孝敬了公公24年,用一颗孝老爱亲的心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37年如一日的“亲妈妈”
自从1981年1月结婚以来,霍淑凤和公公婆婆亲如一家。她一直把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悉心照料日常起居,想尽办法让两位老人开心。公公婆婆也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那时候,大家见到霍淑凤和两位老人在一起,都以为她是这两位老人的亲闺女。
除了孝敬公公婆婆,霍淑凤还用爱心与耐心,照顾着另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公公婆婆在世时,他们的身体都不大好,公公患有贲门癌,吃不下东西,从93年起腿部肌肉又开始萎缩、走不了路;婆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曾摔了几次跟头,后来得了脑溢血、瘫了。因此照顾智障大伯哥的重任主要落在霍淑凤的身上。公公婆婆去世时,霍淑凤对他们说:“放心吧,我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哥哥。既然有缘成了一家人,我就会好好对待每一个成员。”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此,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懈,来践行对公公婆婆的承诺。
大伯哥是重智障残疾人,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孩童。没有表达能力,他的一切需求,都要靠霍淑凤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为了照顾好大伯哥,霍淑凤整天不停地忙碌着。从穿衣到洗脸、刷牙,再到洗澡、洗衣,样样她都得做到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从不能走路到学会走路,从牙牙学语到能够独立思考,至少一天一个变化,一年一个转变,直至成人独立,确实减轻了她不少的压力;然而大伯哥却永远长不大,生活就像辘轳一样地循环着,压力几乎没有多少减轻。她的生活依然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忙碌着:穿衣、刷牙、洗脸、洗脚、洗澡……
刚开始照顾大伯哥时,霍淑凤总是不得其法。大伯哥患了重感冒时,霍淑凤第一时间带他去医院挂号、检查、拿药,回到家里霍淑凤还跑前跑后忙着喂饭、喂药、喂水。一次,在给大伯哥洗澡时,她发现他的腿全肿了,就赶紧去医院给他做了检查,医生说,大伯哥是起了湿疹。听了医生的话,霍淑凤很责怪自己粗心没有照顾好大伯哥。还有一次,大伯哥得了重感冒, 这可急坏了霍淑凤,她赶紧带他去医院,挂号、检查、拿药,她忙前忙后地跑着;回到家后,她又屋里屋外做饭、喂饭、喂水、喂药地忙着,一刻不得闲。 经过一周的精心照料,大伯哥的感冒终于好了。这次感冒,是自从公婆去世以来,大伯哥得过的最重的一次病。从这以后,她对大伯哥的照顾更加细致入微,没有让大伯哥再出现过类似的状况。每到六一儿童节她都带大伯哥去公园“过六一”,每年春节,他们一家都会带着大伯哥去逛庙会,买各式各样大伯哥喜欢的年货和喜庆的小物件。大伯哥喜欢音乐,霍淑凤带着他参加“智力残疾人音乐训练班”活动,还买来录音机和唱片,放给他听,还经常带他去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众街坊看到了大伯哥的笑容,都为霍淑凤点赞。
霍淑凤一边精心地照料着这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一边不断地努力着提升智障哥哥的认知能力,手把手地教他怎样刷牙、洗脸、吃饭,怎样讲究个人卫生,怎样说话、认字;平时吃饭的时候,怎样选择荤素菜搭配来吃,才能吃出营养和健康来。在霍淑凤与丈夫的细心帮助和不懈努力下,大伯哥已经可以自己刷牙、洗脸、吃饭了,还能进行简单的沟通,还会剪纸、写毛笔字……。更为难得的是:大伯哥还能为家人切菜、炒菜、做面条,西城区的几个志愿者曾亲眼目睹了大伯哥切菜、炒菜、做面条的全过程,还吃了他做的面。因为大伯哥喜欢吃面条,霍淑凤就特意训练他做面条,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和失败,大伯哥终于能自己独立的做面条了,而且,细条的、方块的、菱形的他都能做。在霍淑凤的帮助和陪伴下,哥哥成了首都雷锋志愿者,每天他都到小区义务清理垃圾。“垃圾小车是我们自己买的,‘老大伯哥’知道自己也能帮助别人非常开心。”霍淑凤说。有时,霍淑凤会还带着“老大伯哥”到儿童医院看望住院的孩子们。
在30多年的生活中,智障哥哥在弟媳霍淑凤的精心照料下,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地生活着。30多年以后的今天,霍淑凤已经由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变成了六旬大妈,她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和美好年华都献给了这个沉重的家庭,为此,她并不后悔,她认为这都是她应该做的。她总是这样说:“既然命运决定了一切,我们就应该接受,担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
20多年如一日的“亲闺女”
自从1981年1月嫁入刘家以来,霍淑凤就一直把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公婆婆的身体都不大好,她就悉心照料他们,从日常起居到看病娱乐,她想尽办法让两位老人舒心开心。公公婆婆逢人就说:霍淑凤比我的“亲闺女”还亲。
公公平时身体不大好,从1993年起腿部肌肉开始萎缩、走不了路,霍淑凤就蹬着三轮车拉着公公到医院看病、按摩;2004年公公被诊断出 患有贲门癌,她蹬着三轮车拉着公公到医院看病、动手术,在医院照CT的时候,旁边必须有人陪同(边照CT边喂药),在公公治疗贲门癌的10个月时间里,公公经常照CT,而每次陪护的基本上都是霍淑凤,要知道经常照CT会使人辐射超量,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医护人员经常对公公说:您真有福,您的儿媳就像您的亲闺女,有些人的亲闺女也做不到这些。公公患贲门癌后,常常吃不下东西,导致经常便秘,霍淑凤经常拿手给他抠大便,并给他清洗干净。
婆婆的身体也不大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曾摔了几次跟头。1997年得了脑溢血,瘫在床上,无法行走,大小便、洗澡都成了问题。霍淑凤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还要照顾婆婆、公公及大伯哥,由于不知道大伯哥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为随时观察情况,霍淑凤晚上就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她既要伺候婆婆的洗漱、大小便,又要看好大伯哥,晚上睡觉很不固定,睡眠时间很少能超过4个小时。这样的日子,霍淑凤坚持了3年多,直到2001年婆婆去世。
霍淑凤自从嫁入刘家以来,自己对公公婆婆就非常孝敬,她同时也教育、带动了她女儿对长辈的孝敬,一家人其乐融融,自她过门到现在,每年他们家都被评为“三好家庭”。她经常蹬着三贲门癌轮车拉着公公、婆婆、大伯哥到医院看病,三轮车都骑坏了8辆。这些年给他们看病花的钱大部分是自费,致使他们家的经济一直很紧张。但她却能苦中作乐,她经常带着他们出去玩,上公园、看庙会、看戏……他们全家人的理发、老人的洗澡,都是霍淑凤的活。从1981年到2001年婆婆去世,她孝敬了婆婆20年,从1981年到2005年公公去世,她孝敬了公公24年,知情的街坊邻居们都说:霍淑凤给两位老人当了20多年的“亲闺女”。
同时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这么多年来,霍淑凤不仅把原本不是完美的家庭打理得和和美美,还主动帮助72岁的赵明珍老人。二十多年来,每个月霍淑凤都会去看望空巢老人赵明珍,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候。“我和赵明珍认识四十年了,她就像我的亲姐姐。如今她一个人住,照顾她是应该的。”霍淑凤说。
因为有一个残疾哥哥,霍淑凤对残疾事业尤其关注。她认为关爱残疾人,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所有弱势群体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关心和帮助。
怀着一颗火热的公益之心,多年以来,霍淑凤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助残活动。
尽管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当国家出现灾情时,霍淑凤积极主动地向灾区捐钱捐物,她还带领家人及亲戚每年都参加公益捐赠活动。霍淑凤认为:活着就要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死后也要发挥出最后一丝光和热。有一次,霍淑凤看见社区信息栏上张贴了“冬衣送暖”募捐活动,就带着1000元钱来到菜园街社区居委会,可又觉得捐了钱还不行,灾区人民更需要的是棉衣棉被,当时她就骑着车到附近的商品市场买了30床新棉被捐给了灾区。看着码放整齐的新棉被,想到过一阵就会送到灾区人民的手里,霍淑凤从心里觉得特别开心、满足。她是红十字会的志愿者,自1989年第一次献血,几乎每年都会参加献血活动,至今已经无偿献血12900毫升,相当于人体两倍多的血液总量。对于自己的“身后”事,霍淑凤更是早有打算:遗体捐献用作医学研究,眼角膜捐献用来救治失明的人。同龄人知道她的做法后曾说:“别说这样做,听着就觉得害怕”。听到朋友这么说后,她总会拿出两张《北京市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对朋友说:“你看,上面写着我的名字,还有身体健康情况,发了纪念证,我死后还能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多好”。
霍淑凤的言行,为后辈们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们也懂得了尊老敬老爱老,即使对方是一名残疾人,他们也会去尊重和关爱。霍淑凤让一个有着残疾的家庭过得有滋有味,让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他们家每年都被评为“社区三好家庭” 。她的坚持和付出得到了大家和社会的认可,她被评为“2012年北京市万名孝星”奖章、“2013年西城区功德之星提名奖”、2015年“首都最美家庭”称号、2016年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2017年感动西城人物”荣誉称号、2017北京榜样年榜提名人物、 2015-2017年度“首都文明家庭”称号……
有人问霍淑凤你为什么能做到这个程度呢,她说:我是一名普通居民,在荣誉面前我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公益活动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