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跃文,女,汉族,安徽淮北人,1973年4月出生,生前担任杜集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四级高级法官。2020年11月2日因病去世,终年47岁。
事迹简介:22年的审判生涯中,李跃文共审理案件2856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案件。先后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安徽省首届百姓心中的好法官”“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全省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2020年初,李跃文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在住院治疗的间隙,她仍然心系工作,上半年坚持办结案件59件。
正文:
2020年11月1日,在淮北矿工总医院肿瘤科病房里住了三个月的李跃文,陷入了昏迷。
药后偶尔的清醒,记忆底片也已经模糊。
“老任,你过来……”11月2日中午1时许,她忽然轻声唤着丈夫任健,原本枯索无神的眼睛里瞬间有了光彩。
“你醒了?”任健惊喜万分,连忙将耳朵凑上前。
“这件案子就按照……如此判决就可以,不会有问题的。”喘息着,说完一起金融案件的记忆残片,她似乎耗尽了力气长呼出一口气,在丈夫怀里合上沉重的眼皮。
当夜11时40分,李跃文的生命,定格在了47岁。
方便留给当事人
身高1米62的李跃文,暖暖的笑容特别有亲和力,她娇小的身材里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2016年5月23日一大早,时任杜集区法院民一庭庭长的她像往常一样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法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上午9时,李跃文穿上法袍,开庭审理了一起涉及南山村7个村民小组309户2000余人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为及时解决纠纷,当天下午,她与合议庭成员一起到南山村进行现场勘查。
经过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除合同,并就当年小麦的收割问题以及拖欠的土地承包款的支付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保障了夏收夏种的顺利进行。
“法律是无情的,法官却是有情的。”特别是对法律观念不强,身处纠纷又渴望得到法律支持的基层老百姓,李跃文要求自己“细看、细思、细问”,洞察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情,化解当事人的心结,使矛盾得以顺利解决。
“审判无小事,很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打一场官司。身为法官,一定要尽职尽责,把当事人的事当作自己亲人的事去办。宁可自己累一点,也要将方便留给当事人。”正是这份对百姓深深的感情,李跃文在22年的办案生涯中处处为当事人着想,对每个案件都尽心尽力,在审理中化干戈为玉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高尚情怀。
公平正义铸民心
2009年9月,市中院将市辖三区的交通事故案件集中归口杜集区法院统一管辖,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身为民二庭庭长的李跃文负责此项工作。
法庭成立后,她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交通事故纠纷。多年的审判经验让她深有感触:“法官更多的时候要把当事人当亲人,让老百姓对打官司不再有畏惧感。”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如果不懂群众语言,不了解群众疾苦,不熟悉群众诉求,就难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这是李跃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2年7月的一天清晨,提前到岗的李跃文正在整理手中的卷宗,忙着安排一天的工作。一转脸,看到一对40岁出头的男女局促地站在门口。
经过仔细询问,原来这位女子在打工回来的路上,骑自行车与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小客车相撞。经事故认定,她负主要责任。伤后的她被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全身多处外伤,住院15天后出院。
没想到回家后,女子出现发呆、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异常症状,受害人有了明显的精神障碍。四十岁的年龄,突然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
“这都出事故半年了,车主已经支付了第一次住院的费用,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肇事方还能认账吗?”听完女子丈夫的诉说,李跃文耐心地从事故责任、诉讼风险等多方面对受害人家属进行解释后,为当事人联系了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案件立案后,又办理了诉讼费的缓交手续。
肇事方的两家保险公司都拒绝赔偿,认为受害人的精神障碍与交通事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让夫妇俩感到束手无策:“我们能打赢官司吗?”
“做司法鉴定,看有没有因果关系。”李跃文积极与司法鉴定中心联系,同时主动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司法鉴定很快有了明确结果,颅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八级伤残。多次不懈的努力,终于让受害人与两家保险公司达成和解,保险公司赔偿85000元。原本无望的一对夫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赔偿款,纠纷彻底得到解决。
带病在岗践初心
2018年10月,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全市涉金融商事案件由杜集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杜集区人民法院以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为承载,设立淮北市金融法庭,由李跃文负责组建金融审判专业化团队。
作为全市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全省第一家打破地域限制指定管辖的法庭应运而生,李跃文面临着工作起点高、案件量大、人员少的困难。
每天早晨六时许从家到单位,幼子创城还在睡梦中;待她晚上七八点回到家,孩子已吃过晚饭。
周末要加班,因为案件量太大。“陪伴儿子的时间太少了,我感觉错过了他的成长。”忙里偷闲时,李跃文也会和同事们歉疚地提起聪明伶俐的儿子。
“年底,金融审判团队结案任务重,我先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之后就去检查……”2019年年底,身体严重不适的她再三婉拒了院领导催促她去医院检查的建议,坚守在工作岗位全力完成年底高强度的工作任务。
2020年初,在上海一家肿瘤医院,李跃文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
拿到诊断书那一刻,天似乎都塌了。
和丈夫相拥大哭了一场后,夫妻俩泪眼婆娑坐到了天明。
她开始安排后事,想到一件就让丈夫拿笔记录下来。
“让儿子今后学法律吧,能为老百姓做点事多好。”“女儿保研了,我怕是看不到她披上婚纱的样子了……”“父母年纪都大了,今后就要拜托你了……”
确诊后,她需要定期赴上海肿瘤医院进行化疗。每次化疗休息几天后,她仍坚持来到金融法庭办理案件。
每次回归,推开办公室的门,她都会笑着说:“同志们,我回来啦!”然后一一和同事们拥抱。
在她心里,这每一次的拥抱,都是和战友们的久别重逢。
她乐观地说:“我真的闲不下来,办点案件心里踏实。”
她活成了一束光,明亮着自己,也明亮着身边的人。
身为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她主动办理团队里的疑难复杂案件,2020年上半年受理案件59件,结案率为100%,结案标的达1.46亿余元。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她依然心系团队的各项工作,关注案件办理情况。
癌细胞的吞噬,剧烈的疼痛如影随形。面对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她的笑容美好又坚定:“没事,我能行。”
法官忠魂铸党徽
“你是我们的战友,也是我们的光荣。”11月4日上午,李跃文告别会上,杜集区法院全体干警着制服送她最后一程。
11月6日,走进李跃文生前办公室,整洁明亮。
几条红色的荣誉绶带,被同事安静带回家熨烫平整后,整齐挂在椅背上。
一切都安然有序,仿佛她从未离开。
“李跃文是我的导师,教会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院人,更是那个始终挺在前面,为我遮风挡雨的人。”安静,杜集区法院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金融法庭)负责人。此刻,她的泪水夺眶而出,“我刚进金融法庭,跃文姐就告诉我,法官的工作要细一点再细一点,才能够确保判决公正,能够为当事人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不让他们因为一起案件的不公,或者一名法官的冷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心灰意冷,这是我们每一名法官都应该做到的。她在住院期间,还时常指导我的工作,令我受益匪浅。”
“夫妻俩都忙,平时聚少离多。10月30日,躺在病床上的跃文对我说:11月9日,是咱俩结婚23年纪念日,买个蛋糕庆祝一下呗……”任健声音哽咽道,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一件件交待后事,每交待一件就得哭一场。父母、孩子和工作,她的心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22岁的任秋诺,身材高挑,面容白皙,在中央财经大学读研一。“从高中开始,妈妈就没有了自己的爱好和生活,她似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我那时每天学习到深夜,她就在一旁看厚厚的卷宗陪着我……”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在妈妈身边陪伴了8个月的时间。陪伴她去上海做化疗,开车接送她去上下班……”女孩晶莹的泪水缓缓落下,“她身上那么疼,却坚持要去上班。刚开始我不理解,后来终于明白:妈妈是太热爱审判事业,她不想留下一点点遗憾。”
带病审结59件案件,李跃文为自己挚爱的审判事业画上了圆满。
淮北市“首届十佳政法干警”和“全省优秀法官”、安徽省“首届百姓心中的好法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在妈妈的办公室里,一本本仔细翻看着书柜里厚厚的荣誉证书,任秋诺的脸上漾起些许笑意,眼眸里却全是泪水。“我的妈妈很优秀,我为妈妈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