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奎,男,51岁,彭水县汉葭街道石嘴社区一组。
怀着尽早让家乡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念,2017年9月,王天奎主动向县司法局党组申请,回到自己的家乡——长生镇三合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就这样,曾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斗争10年的王天奎又重回基层,佝偻着后背、蹒跚着脚步奔波在扶贫路上。
“回到家乡,尽我所能帮老百姓办点事,我心里特别踏实。”这是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的王天奎谈起扶贫工作时,感人而坚毅的回答。
怀着尽早让家乡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念,2017年9月,王天奎主动向县司法局党组申请,回到自己的家乡——长生镇三合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就这样,曾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斗争10年的王天奎又重回基层,佝偻着后背、蹒跚着脚步奔波在扶贫路上。
摸清家底
量身制定发展规划
三合社区位于长生镇,2861人的村庄有贫困人口482人,耕地面积6835亩,以坡耕地为主,80%地区海拔在800米以上,适宜生长农作物较多,单产较低,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挣钱,群众生活十分清苦。
脱贫,成了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驻村不久后,王天奎以自己是本地人的优势,带领驻村工作队踏遍了村中的沟沟坎坎。每位党员干部,他都交了底谈了心。125户贫困户,逐一走访,详细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
在获取开展扶贫工作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王天奎与社区班子一起为三合社区量身订制了两年发展总体规划及党员发展、“一村一品”2个专项规划,树立了“2年2个小目标”:即第一年打基础,实现农村人饮工程项目全覆盖,盘活村集体经济,14户贫困户脱贫摘帽;第二年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5万元,整合和壮大各类村合作社,打造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品牌,所有贫困户脱贫。
有了方向,就按计划踏实推进。王天奎先后组织召开村干部会、党员群众会,走村串户进行政策宣讲,向村民们传达中央、市委、县委的精准扶贫精神,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的强烈愿望。
发展产业
村民有了稳定工作
“如何让村民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这是干了多年基层工作的王天奎想要解决的难题,贫困户要实现真正脱贫,必须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要把“输血扶贫”变成“造血扶贫”。
输血只是一时,造血才是一世。
针对当地“耕地少、林地多”的情况,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王天奎决定在山区林业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他多次到县林业局、农业农村委和财政局跑项目、争取资金,成立合作社专人管护,而农户只需以土地入股,就可有收益。但很多农户仍然不理解不配合,对此,他迎难而上,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反复做思想工作,通过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的方式,成功建立起了1000亩翠冠梨种植基地,以集体经济的示范带动效应,动员全社区农户共同努力,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三合社区的脱贫增收新路子。随后,又引进2家农业开发公司,已在三合社区发展毛叶山桐子2500余亩,建立毛叶山桐子育苗基地1个,种植1200亩黄桃和500多亩花椒。
据统计,2019年,黄桃基地聘请当地村民务工102人,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11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翠冠梨带动28户农户增收10余万元。
关爱群众
点滴小事见真情
解决好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才能让他们看到脱贫的希望。
贫困户李明全,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妻子患有精神分裂症,需常年服用精神控制类药物,价格昂贵。可喜的是家中两个孩子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但生活费等支出还是让原本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王天奎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解决了两个孩子从高中到大学的全部费用。至此,李明全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担忧才慢慢释然。
贫困户王世谷家14岁孙女王紫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需要手术,面对手术费一筹莫展。王天奎听说后,及时来到患者家,给患者家属说:“想尽办法也得医”。给患者说:“孩子,我们要有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决心”。安抚好一家人后,他立即将此情况报告所在单位的领导和镇民政办寻求帮助,同时发起爱心捐款活动,筹措一万多元资金,解决了患者的手术费用。
作为司法行政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也一直坚守着司法行政工作职责。他与长生司法所工作人员一道,通过社区走访、心理疏导、做思想工作,邀请矫正人员一道参与社区事务、扶贫帮扶走访。在给农户干农活、给农户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逐渐扭正矫正人员刑罚观,使其安心社区矫正。
虽然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王天奎,被常年的病痛压弯了原本挺拔的腰,但给长生镇三合社区的村民心里留下的却是不畏艰难的挺拔身影。